首頁> 產業動態
新台幣升值如雙面刃 對台灣「弊大於利」

▲新台幣27日匯率事隔3年漲破29元大關,雖然隨後因央行出手貶回28元,但近期在29元邊緣,隨時準備再叩關。(圖/記者朱永強攝)
-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2025-06-30 16:48
[NOWnews今日新聞] 事隔3年,新台幣在27日匯率漲破29元大關,雖然隨後因央行出手貶回28元,但迄今仍在29元邊緣,隨時準備再叩關。
一般民眾聽聞新台幣匯率走高,往往只想到到日本旅遊或跨國網購更便宜,卻較少關注匯率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台灣企業「聞升值均色變」,不少廠商本來就因為對等關稅受到影響,現在又因為匯損進一步吃掉毛利率,許多撐不下去的廠商,已決定讓勞工放無薪假……
為什麼這一波新台幣匯率升值,國內會呈現兩種不同態度?
這波新台幣為何升不停?學者點名兩大原因
「過去台灣一個月出口頂多400多億美元,但是5月出口就達到51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如此表示,直言台幣升值在這段時間很猛烈,主因在於出口表現亮眼。
台灣出口有這麼大的助力,主要是因為台灣AI伺服器出口暢旺,以及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前的拉貨潮。另一方面,美國與中國近期貿易戰趨緩,台灣許多廠商都是出口到中國再轉至美國,當兩國出口貿易更加順暢,台商也受惠。
他解釋,當出口強勁,廠商手中握有大量美元,但是要支付員工薪水及營運成本,就必須要把美元兌換成新台幣,進一步堆高新台幣需求。
同時,台股在4月大跌之後,5月中旬就開始大規模回檔,許多海外游離基金看好台股表現,必須要換成新台幣才可以投資。
吳大任表示,新台幣升值的原因就是回到市場供需,當新台幣需求增大,供給不變情況下,那麼價格就會不斷飆升。

新台幣升值猶如「雙面刃」 優點缺點都存在
新台幣短時間從33元一路升值到29元,甚至28元,對於民生及產業有什麼優缺點?簡單歸納,優點往往都聚集在民生關心的「物價」、「出國消費」。
📍優點
🟡物價
台灣最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跌至1.55,創近4年來新低,更是近半年來扣除季節因素首度低於2%「通膨警戒線」。
主計總處表示,由於新台幣走強,代表台灣可以花更少的錢來購買海外商品,如原物料、燃料等,對於下半年控制國際物價有一定幫助。
同時間,以色列、伊朗出現衝突,國際油價出現一波漲幅,然而因台灣貨幣較為強勢,消長之下,並沒有出現太大規模波動。
相關報導:新台幣強、低油價發威 主計處:下半年CPI都會低於2%
🟡出國旅費
新台幣升值,讓台灣民眾最開心就是出口可以換到更優惠價格。
以日幣為例,當新台幣在27日升破29元整數關卡後,日圓兌新台幣換匯價也甜到不行,台灣銀行日圓現鈔賣出價一度見0.2042元,跌過去年的低點。
若近期換匯高點4月22日的0.2351元相較,換新台幣5萬元,可以多換到3萬2182日幣,相當於省下3張日本東京迪士尼門票錢,再吃5碗一蘭拉麵還有找。
相關報導:新台幣見28字頭!日圓換匯0.2042元史上甜價 台幣5萬多3.2萬日幣

然而,新台幣走強也可以說是「有一好沒倆好」的雙面刃。缺點則集中在產業關心的「出口廠商匯損」、「國外旅客」。
📍缺點
🟡出口廠商匯損
許多國內廠商近期頻繁反映,新台幣匯率快速升值,將導致以出口為導向的廠商出現大規模匯損。
廠商出口多數以美元計價,若產品售出是1美元,按照3月新台幣匯率可以換33元,當成本是30元,淨利是3元;但相同產品以6月匯率計價,那麼只能換回29元,淨損1元,多賣一個多賠一個。
許多廠商在這一來一回就承受不住,導致資金鏈斷鏈。
相關報導:新台幣升破29元 經濟部:中小信保基金紓困水位充足
🟡來台旅客
除了出口型導向廠商,對內需產業具有貢獻的國際觀光客,也可能因為新台幣走強,因匯率不利而降低來台意願,減少來台觀光意願。
據觀光署統計,3月來台觀光人數為63.8萬人,雖然尚未返回到2019年同期,也就是疫情前的95.7萬人,但已是近5年次高成績。
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零售業已經出現連續兩個月負成長、餐飲業則因為高基期影響下難再一路攻高,如果當國人大量到海外消費,國際觀光客又不過來,觀光旅宿、餐飲及零售等內需市場將難以調適。
相關報導:台幣升破恰逢暑假旅遊旺季來臨!觀光類股強勢上攻創新高

考量對等關稅衝擊 學者:短期走貶對台灣產業表現
歸納完這些優點跟缺點,吳大任分析,匯率對於國人影響的優缺點,終究回歸「支出面」及「所得面」。
當新台幣走強,等於我們買海外進口東西或國外消費,支出可以減少,所以民眾支出面減少。
但當國內出口廠商訂單受影響,餐廳消費降低,許多企業撐不過去,就會開始無薪假跟裁員,影響到民眾的所得面,「你萬一失業的話,你也不敢消費」,當民眾愈來愈不敢消費,廠商愈來愈難接到訂單,當進入惡性循環,甚至可能會發生通膨。
他也補充,現在台灣廠商除了面臨匯率問題,更面臨對等關稅的威脅,假如台灣7月被課徵高關稅,那麼許多廠商可能被迫到關稅更低的國家生產,比如美國生產,甚至不排除回到匯率穩定的中國生產,屆時國內就業市場將面臨打擊。
他總結,台灣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去年的貿易順差超過800億美元,顯示出口遠多於進口,新台幣走強可以說是弊大於利,「所以整體來講對我們的經濟的打擊,一定是超過我們因此而可以得到的好處。」
他預估,隨著拉貨潮6月已趨緩、美國關稅7月定案後,台灣出口會面臨到急凍期,屆時新台幣可能需求減少,理應會進入貶值,但經歷過新台幣升值、關稅訂單萎縮後的台廠恐面臨重創,建議,新台幣短期內應該要維持低匯率,讓廠商可以儲存更多能量,好好面對接下來拉貨潮結束後的訂單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