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武戰情
海鯤號潛艦「艇體變形」?軍事專家揭真相

▲海鯤號艇體出現凹凸不平狀況,「被動測距聲納」被認為是變形,台船火速發聲明稿澄清。(圖/IDF經國號粉專授權使用)
- 記者呂炯昌/台北報導 2025-06-19 11:31
[NOWnews今日新聞]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延宕近2個月後,終於在週一(17)出港海試,力拚9月底完成所有海試項目、11月交付海軍。不過,有軍事迷發現「海鯤號」左舷艦艏側船殼有3個突起物,甚至有媒體質疑是船體變形。台船今(19)日澄清突起處為「被動測距聲納」,因裝置高精度電子聲納元件而凸起,絕非所謂的艇體變形。國防院國防戰略暨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有可能是「瘦馬效應」,就連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核子潛艦也會有類似情況發生。
針對網路媒體報導,海鯤軍艦左艦艏「艇體變形」,台船回應表示,「海鯤軍艦」左舷艦艏側船殼凸起處,為「被動測距聲納(Passive Ranging SONAR)」,屬先進整合聲納系統裝備之一部份,因該聲納護罩內,裝置高精度電子聲納元件而凸起,非艇殼變形,故絕無所謂的「艇體變形」情事。
民進黨中央黨部今日舉行「藍白別再擋,1500億要通過 國安海巡更有力!」蘇紫雲說明表示,延宕2個月出海可以理解,光電潛望鏡因為供應鏈問題延遲交貨,出海延宕2個月,工程人員將供應鏈延遲盡快補回來,潛艦可以說是水下太空船,或者水下瑞士表,設計非常精密,要在有限的空間裡面放入主機、輪機、舵機、作戰系統、人員住艙、廚房等,然後可以平衡,可以隨時上浮,所以不太會變形。
蘇紫雲表示,在海洋水深每下降10公尺,壓力約增加1大氣壓(atm),潛艦設計大概可以承受300、400公尺耐壓深度,所以壓力殼會用到HSLA 80的鋼材。他能了解民眾擔心變形,但潛艦的結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壓力殼(硬殼)和外殼(軟殼),外殼是用於改善潛艦的流體動力學性能,因為在水面、水下航行時需要整流。
蘇紫雲表示,另一個可能性是「瘦馬效應」,就像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潛艦也會有類似情況,也就是指船艦結構類似人體的骨頭與外皮,外層鋼板因後方無肋骨支撐會出現微凹陷狀,一般水面船艦均會有此現象,加上艦體黑色塗裝在光線折射下,凹凸不明的現象會更明顯。
「軍情與航空網站」總編輯施孝瑋表示,因為國外不賣,台灣自製潛艦走到這一步,不管是海軍、關心的人都非常高興,從2001年小布希政府宣布售台潛艦到現在,終於成果做出來,邁進一大步。因為別人不賣,所以台灣需要下全心去做,就連美國海軍都力阻賣傳統動力潛艦給台灣,因為美國海軍只有核潛艦,不願重開柴電潛艦生產線,生產柴電潛艦成本只要核潛艦1/3,會讓美國國會認爲生產柴電潛艦比較划算。
施孝瑋指出,潛艦出港浮航海試必須把艦上主系統系統都跑一遍,海試不可能沒有發現缺點,一定要進行改進,才能進行潛航測試,之後在淺海進行潛望鏡、呼吸管深度潛航測試,再來才是更深的海域測試,最後再來交艦與服役。針對艦艏側船殼有3個突起物與不平整處,施孝瑋表示,該處為測距聲納,不平整是應該是蒙皮沒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