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川習終於通話!分析:中國「稀土牌」發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晚間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雙方都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有星媒分析稱,這或許是因為中國「稀土牌」發揮了功效。資料照合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5-06-06 09:44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晚間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雙方都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並強調美國應謹慎處理台灣問題。川普也在社群上發文證實習近平邀他訪問中國,「我們雙方都對此充滿期待」。有星媒分析稱,這或許是因為中國「稀土牌」發揮了功效,即使中國也沒打算一手「稀土牌」用力過猛、嚇壞全世界,但仍起到威懾作用。
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刊登的社論指出,白宮關於川普、習近平本週將通話的預言總算沒有落空,而是在5日應驗,巧合的是,川普週三剛在社群媒體上抱怨對手太過強硬、極其交易,與習近平的通話或許起到安撫作用,也是在瀕臨破裂的美中日內瓦貿易休戰共識崩解前,避免中美關係惡化到更難收拾的地步,中國大概也不想一手「稀土牌」用力過猛,那對中國而言也是「短多長空」的事。
分析指出,美國4大汽車製造商近期可能都陷入焦慮,深怕若再得不到中國生產的稀土磁鐵,或許就得在幾週內被迫關閉部分產線。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多家傳統車企和電動車製造商、供應商,為了規避稀土磁鐵出口管制,甚至突發奇想,考慮將部分汽車零件生產轉移至中國,因為如果稀土磁鐵是裝配在中國製造的電機裡,就能順利通關。然而,若局勢真演變至此,意味川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非但沒有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反而把美國產業「逼」到中國。
除了美國,飽受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影響的還有歐洲,當地多條汽車生產線和工廠,已經因為無法獲得稀土磁鐵而關閉,隨著庫存耗盡,預計未來幾週影響將更明顯。綜合來看,中國對稀土斷供或限供的威懾力,並不亞於美國用晶片對中國「卡脖子」,因為高階晶片雖廣泛應用在高階科技,但較低階的晶片也能湊合著替代,這種晶片,中國自己也能生產;反觀稀土磁鐵廣泛應用在汽車、半導體、戰鬥機和機器人產業,對於汽車這個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來說,稀土磁鐵被斷供,堪比毀滅性打擊。
分析提到,2010年,中日2國曾為了中國船長在釣魚島海域被扣押、爆發外交爭端,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長達7週,當時日本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高達90%,至今中國仍是全球9成高性能稀土磁鐵的出口國,在自由貿易還是世界主流的年代,西方國家猛然驚醒,中國手中竟握有這個殺手鐧。15年過去了,日本透過實施多元化策略,包括投資海外礦產、開發新技術和新材料等,近年終於把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降低到58%,有美國媒體批評美國領導人,沒像日本一樣未雨綢繆,導致至今仍找不到替代來源。
分析指出,日本即使經過15年的努力,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仍超過5成,已開發國家遲遲無法形成成熟的稀土加工技術,背後原因在於稀土的大規模開發,需要巨額投資,而銷售額和利潤卻微不足道,導致企業缺乏投資動力;此外,稀土加工的技術門檻也很高,中國卻可以執行長期的國家戰略,去拉緊國際產業鏈對中國的依存關係。
分析還引述《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有39所大學開設稀土化學專業,而美國則沒有類似的專業,一度猖獗的中國稀土走私問題,在一輪打擊下也已被遏制。今年5月12日,中國11個國家部會和七省官員召開會議並發布聯合聲明,要密切跟蹤戰略礦產流向,加強出口全鏈條管控。5月12日當天,日內瓦會談剛結束,中方到底有沒有在會談時,承諾讓稀土出口恢復到4月2日前的量,這個問題如今成了美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羅生門,美國指責中國一直拖延批准稀土及其他元素的出口許可證,中國也指責美國在晶片等關鍵技術的對中銷售,以及學生簽證方面針對中國。
這些矛盾與紛爭,都是5日川習通話的主題。川普通話後在社媒上宣稱,對於稀土的複雜性不應再有問題,還透露自己受邀訪中,中國方面則宣稱,2國還討論了台灣問題,美中是否進行了其它「大交易」,值得後續觀察。不過,美中這回合交手,透出的訊息也很明確:中國祭出「稀土牌」是尋求威懾,而非中美脫鉤或兩敗俱傷;美國以晶片對中國「卡脖子」,中國無力還手的時代也已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