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越南難逃中國影子壓力 恐成貿易戰新祭品

▲越南與中國的好交情,使其捲入「洗產地」疑雲,面臨來自美方前所未有的壓力。(圖/翻攝自新華社)
- 國際中心陳貞妤/綜合報導 2025-05-30 14:30
[NOWnews今日新聞] 在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川普政府恢復高額懲罰性關稅的局勢下,越南這個曾被視為「中國製造替代地」的國家,如今卻被捲入「洗產地」疑雲,面臨來自美方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越南極力向美國示好、設法避開高達46%的對等關稅,但因與中國供應鏈深度綁定,被視為中國轉運據點,反成了美國貿易政策的「次級目標」。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越南境內許多工廠仍高度依賴中資,尤其是Shein等中國快時尚巨頭,已在胡志明市等地廣設物流與包裝中心。這些工廠多由中國人主導營運,聘僱數百名越南工人為其打包商品,再貼上「越南製造」出口至美國市場。即便這類運作符合當地法規,但美方早已不單純檢視商品「產地標示」,而是全面評估背後供應鏈來源,質疑是否為中國資金規避關稅的手段。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主打經濟民族主義,強調供應鏈「去中化」,主張讓美國消費者從中國進口的依賴降到最低。為此,川普政府已針對多個亞洲國家開出重稅清單,越南雖未名列其中,卻被視為最可能「下一個」。白宮前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更直接指控越南是「中國的殖民地」,暗示中資勢力在當地過度盤根錯節,實質上仍由中國操控。
為化解危機,越南政府火速展開行動。本月成立專責小組打擊虛假原產地標示與走私貿易,並加強與美方的海關合作。越南財政部也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舉行技術會談,討論情報共享與實地稽核機制。此外,越南已展開第二輪與美方的關稅談判,期盼在90天寬限期結束前達成共識,以避免成為新一輪制裁對象。
但情勢依然緊繃。根據Asia Decoded創辦人Priyanka Kishore分析,美國政府對中國供應鏈「全盤否定」的政策邏輯,讓越南難以證明自身清白,因其出口產品中仍有大量中國原物料。以越南紡織業為例,副會長Tran Nhu Tung坦言,我們有六成布料來自中國,沒有這些原料,我們無法運作。
即便越南極力推動供應鏈在地化、鼓勵國內原料產業投資,但短期內難以達成原產國完整轉型。越南企業普遍擔憂,美國可能對部分「加工再出口」產品全面課稅,使合規企業也遭波及。例如,Shein便配合美國政策,逐步將部分產線轉移至越南,並提供財務與技術支援,確保其在當地合法設廠與出口,仍難逃被視為「轉運門戶」的質疑。
美國對越南的施壓並非單一貿易技術問題,而是政治與地緣戰略延伸。根據《彭博》報導,美國正試圖重塑印太經濟架構,減少對中國供應網的依賴,越南被視為「印太替代工廠」的樞紐。若越南無法配合美方供應鏈重組戰略,恐將面臨更大外交與經濟壓力。
為展現誠意,越南政府還提出向美方增加採購案,包括進口美國大豆、玉米與波音飛機,同時對中資背景的公司加強監管。但專家指出,這些讓步仍難撼動川普政府的強硬態度。
越南在「中國製造替代」與「中資滲透」之間左右為難,既想承接外資轉移紅利,又不得不顧及與中國之間密不可分的產業關係。若無法明確切割供應鏈與資金來源,越南恐難以在美國關稅風暴中全身而退。在這場全球供應鏈重塑戰中,越南既是棋手,也可能淪為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