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泰國柬埔寨邊境開火1死 百年邊界怨再爆發

▲泰柬邊境爆發衝突,雙方軍事高層緊急會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泰柬邊境爆發衝突,雙方軍事高層緊急會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泰國與柬埔寨邊境再度擦槍走火,不僅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身亡,也讓長期未解的邊界爭議再次浮上檯面。事件發生後,兩國迅速啟動外交與軍事應變機制,雙方領導人及高層軍官密集對話,強調和平解決分歧,但這場短短10分鐘的交火背後,卻牽動著歷史、民族與主權認同的深層矛盾。

根據《民族報》(The Nation)與泰國皇家陸軍的說法,衝突發生於5月28日,地點接近泰國東部烏汶省(Ubon Ratchathani)與柬埔寨普里維希省(Preah Vihear)接壤區域。泰方表示,是柬方先開火攻擊,泰國士兵為了保衛主權才展開反擊。雙方對峙約10分鐘,最終柬方提出停火要求。柬埔寨軍方則堅稱,是泰方越界襲擊正在進行邊境巡邏的柬方士兵。

此次衝突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因該地點靠近著名的柏威夏寺(Preah Vihear Temple)爭議區。這座擁有逾900年歷史的高棉寺廟,於2008年引發兩國重大軍事衝突,甚至導致至少28人死亡。2013年,國際法院(ICJ)裁定該寺廟及周邊土地歸屬柬埔寨,但雙方至今在邊界劃定與執勤權責上仍存歧見,泰國國內激進派人士一直對這項裁定相當不滿。

衝突爆發後,柬埔寨總理洪馬內(Hun Manet)與泰國總理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於28日晚間通話,雙方都表明「理解彼此立場」,並希望透過外交與軍事管道「避免情勢升高」。洪馬內更在個人臉書(Facebook)表示,希望雙邊軍事高層的即時會談能「取得正面成果」。

這並非兩國首次為邊界問題陷入對峙。泰柬長達803公里的邊界多數在19世紀由法國殖民者所劃定,至今仍有多處未劃清楚的地帶,常成為爭執根源。儘管兩國共同簽署了邊境合作備忘錄,承諾強化雙方巡邏與情報分享,但此番交火顯示雙邊仍缺乏實質的邊境衝突控管機制。事件也引起國際關注。美國國務院與東協秘書處已呼籲雙方保持克制,並鼓勵透過東協框架促進區域和平。若雙方未能建立更高層級的信任措施,未來類似誤判事件恐怕難以避免。

眼前,兩國領導人表現出穩定意願,民間社會則普遍憂慮民族主義情緒升溫可能再次激化衝突。究竟這場「短暫交火」會成為泰柬關係的轉機,還是另一輪邊界危機的開端,考驗的不只是兩國政府的外交智慧,也牽動整個東南亞的區域安全平衡。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