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快訊

主權基金是什麼?央行籲:設專法、管理機構

▲總統賴清德520正式就職滿周年。(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520正式就職滿周年。(圖/總統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今(20)日正式就職滿周年,在上午發表敞廳談話時,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政策藍圖,強調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公部門為主體,結合民間資本的「國家級投資平台」,主動布局全球市場,為台灣產業開闢新的國際發展路徑,該基金將鎖定人工智慧(AI)、半導體、綠能及數位科技等未來重點產業,期望藉由海外戰略投資,提升經濟韌性與產業競爭力。

「主權基金」是什麼?與「國安基金」與「勞退基金」有何不同?

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WF)是由國家出資設立、以長期資本增值與戰略投資為核心目標的投資工具。這類基金通常運用全球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投資範圍涵蓋股權、債券、基礎建設、私募股權等,藉此提升國家財務穩定性、強化經濟安全,並協助本國產業拓展國際市場。

相較之下,台灣目前已有的基金如「國安基金」與「勞退基金」,功能定位與操作模式大不相同。以國安基金為例,其主要任務是在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進行短期干預,例如護盤,以穩定市場信心;而勞退基金則以保障退休金為核心,追求穩健收益與資產保值。

整體而言,主權基金與現有基金的最大差異,在於其具有更積極的投資策略、更高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更強的政策引導角色,具備長期強化國家經濟韌性與產業競爭力的潛力。

資金從何而來?央行不建議動用外匯存底

針對主權基金的資金來源,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提出三種可行方案,包括第一、由財政部撥款設立,第二、透過發行政府債券,第三、運用公部門委託的資金進行操作。他也強調,央行的外匯存底應保持資產與新台幣負債的平衡,因此不宜直接挪作主權基金用途。此外,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亦建議,若出現稅收超徵,也可作為籌資的一部分來源。

專法與獨立機構缺一不可

針對基金的制度設計,央行與學界普遍呼籲應先行立法,並建立專責的獨立管理單位。楊金龍指出,長期投資可能面臨虧損風險,若未制定專法,基金運作將受限於既有公務體系的僵化規範,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全球市場。此外,也容易因政治監督機制不清,使操作人員在面對虧損時承受不當壓力,削弱基金效能與人才吸引力。

張建一則提醒,主權基金的治理必須確保獨立與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同時避免淪為利益分配工具,才能真正發揮國家級資本配置平台的戰略價值。

「國發基金」與「國安基金」難取代

目前台灣最接近「主權基金」功能,是由財政部操作的「國安基金」,與國發會負責的「國發基金」。前者作為金融市場的緊急穩定機制,後者則主力投入國內高科技與產業創新,包括曾經投資台積電、協助創新創業等。然而,兩者的運作目標與主權基金的全球性資本操作角色仍有本質差異。

賴清德在本次談話中也指出,未來將同步強化國發基金功能,以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穩固在地供應鏈,與主權基金共同打造「內應外合」的產業投資策略。

主權基金的成立牽涉龐大的資金動員與制度設計,牽一髮動全身。接下來,政府需廣納各界建議,凝聚社會共識,並儘速擬定相關專法與設立獨立管理機構,方能為台灣在全球經濟局勢中爭得一席之地。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