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經濟學人屢稱台海危險!她:反讓我們更安全

▲《經濟學人》以台灣為最新一期封面,直言美中之間針對台灣問題的考驗,可能會來得比外界想像的更快。(圖/翻攝自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以台灣為最新一期封面,直言美中之間針對台灣問題的考驗,可能會來得比外界想像的更快。(圖/翻攝自經濟學人)

[NOWnews今日新聞]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日以封面故事報導美中台問題,稱川普的保護主義和強硬態度,反而削弱了美國保護台灣的能力,且台灣內部也存在政府失調、社會分裂等問題,認為美國的決心很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受到中國考驗。《經濟學人》的報導掀起熱議,財信傳媒董座謝金河就批評《經濟學人》是「販賣台灣危險成癮」。對此,作家顏擇雅則有不同看法,認為《經濟學人》不斷拿台海做文章,正是讓中共不敢動武的原因。

顏擇雅今(4)日在臉書發文評論《經濟學人》以台灣為主題的最新封面,指出《經濟學人》封面強調台灣海峽很危險太多次了,這次在台灣引起反感。「我理解大家為何反感。因為越多西方菁英這麼想,就會越多外國客戶要求台灣供應商把生產移出台灣。為了反制,我會建議政府將來對外宣傳,要多多強調台灣的韌性,讓外國人知道台灣其實很安全」。

顏擇雅隨即話鋒一轉,強調自己倒是不反感,因為「今日中共依然不敢真正動武,不就是因為《經濟學人》2021年5月大做「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之後,台灣備戰意識就一直提高?台灣這四年都沒鬆懈,不就因為每隔一陣子《經濟學人》就拿同一題目敲鑼打鼓一次?」

顏擇雅進一步要大家思考,《經濟學人》如果也早點拿「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封面標題去針對烏克蘭,或以色列,「請問俄羅斯還會在2022年2月出兵烏克蘭嗎?哈馬斯會在2023年10月對以色列發動恐攻嗎?」

顏擇雅表示,俄羅斯2014年2月有出兵過烏克蘭一次,那次《經濟學人》曾在2月與3月各拿烏克蘭做一次封面。之後注意力就移開了,下次再拿烏克蘭做封面已是2022年1月,戰雲密佈來不及了。「至於以色列呢?恐攻前半年才上封面,「Survivor Nation」,意思就是建國75週年以色列好棒棒,巴勒斯坦在這個專輯只是一筆帶過,《經濟學人》只擔憂巴勒斯坦不可能穩定,完全沒警告這種不穩定會帶給以色列大災難」。

顏擇雅解釋為什麼《經濟學人》會三番兩次拿台海情勢做文章,是因為一來「二戰結束後西方菁英就有的思維,小國小戰沒關係,反正可以圍堵。大國大戰不只可能引爆核戰,還會把所有國家扯進去,所以非常可怕。」台灣雖小,卻牽涉到中美兩大,所以需要西方菁英日夜擔憂,年年擔憂。二來則是因為台灣在供應鏈的重要性。

顏擇雅建議台灣人要習慣西方菁英這種擔憂,「年輕世代尤其要知道,你的人生精華(從現在到2049),台灣都會被當作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這種風險是你的父母輩,還有祖父母輩,都不習慣面對的。但年輕世代就是必須習慣」。

顏擇雅最後指出,「台灣上次這麼危險,是1949國府撤台到1950韓戰開打之間。再上次,是二戰末期台灣人必須躲空襲,並相信美軍隨時可能登陸那一陣子。兩次危險時間都只維持一年左右。但這次會是二十幾年。這並不代表台灣年輕世代就應該自憐自艾。因為這種風險是可以管控的。怎麼管控,就是台灣未來幾十年需要面對的功課。我支持大罷免,就是為了這種風險管控」。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