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川普百日/川普關稅猛藥VS中國佈局

▲川普關稅猛藥能否毒死中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川普關稅猛藥能否毒死中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立刻開啟對各國以及各項目的關稅政策,對中關稅達到145%,部分商品更來到245%。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除非中國有實質動作,否則他不會調降對中國的高額關稅,究竟這帖關稅猛藥是虛晃一招,又或是能真的毒死中國,是接下來全球關注的焦點。

川普第一任期對中貿易戰

川普早在第一任期就執行過對中國的進口關稅制裁,先在當年1月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徵收關稅,打開了貿易戰序幕,接著在過程中,中國對美國進口高粱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雙方逐漸熱戰,川普宣布徵收包含鋼鋁關稅以及上千份產品關稅清單,中國也隨即反制以多項產品25%關稅來回擊。

當時雙方的戰火一路打到科技產業上,包含中興通訊等公司都遭反制,儘管雙方商務部仍保持一定程度交流,甚至一度達成協議,但在當年6月美中貿易戰仍全面爆發,川普在2018年6月透過美國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發佈報告,直指中國「經濟侵略」威脅美國經濟及國家安全。

美中雙方當時互相針對數百項產品徵收25%關稅,關稅戰持續數輪,直到2018年12月才稍稍緩和,暫時達成90天休戰協議,從當時來看現在,「90天暫緩」就已是川普常用的戰術。

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6月則將中國科技巨頭華列入管制實體名單,藉此防止「外國敵對勢力」對美國通訊系統造成安全威脅,從此也開展了美中科技戰的脈絡。

川普當時針對中國的幾個目標,大幅縮小貿易逆差、將製造業帶回美國、要求中國停止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從這點來看,此次關稅戰與前次似乎差別不大,不過時隔七年,情況是否還真是如此?

中國洗產地成川普本次關稅戰劍指目標

在前次美中貿易戰中,中國企業為避免被美國課徵關稅,將生產基地轉移去往的國家,尤其是越南。中國對越南的出口快速成長,越南也靠著大量中國資金湧入,加上許多跨國企業陸續將工廠移往越南,得到迅速發展機會,進而讓越南悄悄成為對美出口的大國,進口相較於貿易戰前增加了至少兩倍。

越南遭美國重課46% 的對等關稅,雖然越南表達願將自美國進口的商品進口稅率下調至0%,但白宮方面認為這條件遠遠不夠。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關稅公布後,立刻訪問越南,雙方並簽署多達45項經貿合作協議,越南態度仍略顯曖昧,儘管與習近平簽訂多項協議,但也從未對美國關稅有所批評回應,強調推動越美貿易平衡與永續發展,解決美國關切的投資計畫;越南總理范明正更表態擴大對美採購越南所需且美方具優勢的商品,如飛機等,以實現雙邊貿易平衡。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去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約占GDP的30%,是美國所有貿易夥伴中比例最高的國家。

越南將是本次關稅戰的首要觀察指標,除了是美國圍堵中國洗產地的重要國家之外,同時也代表著美國能否拉攏原先被視為中國夥伴的國家,當然,亦有可能出現中國本身的政策以及經濟實力對於越南失去吸引力這一選項。

中國靠內需真能撐過?

不論是社群平台或是部分媒體公知網紅都曾出現一種說法,中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內需市場很大,因此在關稅戰承受的壓力上可以減緩,再加上愛國主義推波助瀾,甚至稱中國可拋售美債,讓美債價格降低,藉此報復美國。

這些說法都存在了許多盲點,首先可知道,中國內需市場早就因自身產能過剩以及消費疲弱而有所減弱,此外,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目前約7600億美元,其實相比十年前幾乎減少快一半,甚至目前也不是持有美債的最大國家,中國拋售美債也變向意味著手中對美籌碼持續減少。

此外,要達成內需蓬勃和流動,代表著得促進中國國內消費,前提是中國民眾得有錢和消費能力,若關稅戰襲來,全球經濟放緩幾乎成了必然選項,中國也難逃一劫,要達成目標實屬困難。

至於企業展現愛國主義能否讓中國鞏固經濟,這做法就現實層面看難以長久,因內需薄弱的現況並未有任何改變。

事實上,當美國宣布向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後,中國能增加控制各國的機會,按照邏輯反而應是增加各國產品進口,但這對現在產能過剩且顧及國家顏面的中國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美中關稅戰持續打下去?

美國上周宣布有意對東南亞太陽能板課徵最高達3521%的關稅,以反制中國在該產業被指控的補貼和傾銷行為。然而,我們可看到,在對等關稅課徵後,中國持續補貼中國企業以及各項產業,顯見中國的應對方法,將是更大力補貼打造自家巨頭企業,不過,隨著美國不再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中國這一做法能否成功,關鍵還是究竟有多少國家仍想跟中國持續高密度貿易往來。

從前一次貿易戰到如今的關稅戰的談判過程來看,雙方同樣在前一個月沒走公開的聯絡管道,這一波關稅戰至今將近一個月,中國至今仍未公開承認自己與美國有進行談判作業,川普則聲稱中國與其談判,若按照前次中美貿易戰的雙方談判時間,從2018年一月下旬到二月開始針對中國產品課稅,直到五月初雙方才首次進行檯面上的談判,此次關稅戰,依照中國如今更加顧及顏面的程度,檯面上的談判時間或許不會低於前次,但檯面下早就需要動作,因這是美中雙方都會經歷吃不消時期的關稅戰爭。

對美國來說,對等關稅若課徵下去,勢必對美國內部經濟產生陣痛期,美國要在這場與中國傾國家之力補貼和不對等貿易之戰中取得強勢地位,能否真正反轉中國原先的洗產地夥伴,以及重塑全球供應鏈,將是川普的首要目標。因此可想而知,中國在原先的洗產地地區所施加的力道,包括輿論戰擺弄風向,近期只會更加強烈。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