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司法焦點

剴剴保母精神鑑定?律師:只是「量刑調查」

▲剴剴案保母劉彩萱出庭。(圖/記者朱永強攝,2025.03.19)

▲剴剴案保母劉彩萱出庭。(圖/記者朱永強攝,2025.03.19)

[NOWnews今日新聞] 「剴剴」遭虐致死案引爆「白菊花運動」,在保母姊妹第四次出庭時,大批民眾圍在法院外怒吼抗議,更有11萬人連署修法,盼望加重虐童命案的刑責,網路流傳,保母姊妹為求輕判聲請精神鑑定,不過NOWnews實際查證,應是誤傳,法院囑託馬偕醫院醫師,為劉彩萱和劉若琳進行的是「量刑前鑑定報告」,這是案件起訴移審法院之後由律師聲請的,已經做完了。

審理「剴剴案」的台北地方院,在3月10日做出一份裁定,認為「量刑前鑑定報告」先不必給國民法官看,因為本案鑑定醫師會親自到法院作證,接受檢辯交互詰問,既然醫師都找來說明了,他的證詞又跟報告內容重覆,因此暫時不用另外調查報告內容寫了什麼。

保母的辯護律師透露,「量刑前鑑定報告」的正式名稱叫做「量刑前社會調查報告」,常用的案件類型是殺人、傷害致死、妨害性自主,但其實各種罪名都可以聲請鑑定,如果法院判決被告有罪,可以參考這份報告,決定判重還是判輕,做了社會調查報告,不一定會獲得輕判。

律師說,過去判決書常以「審酌被告之智識程度、學經歷、家庭情形、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一、兩句話簡單交代判刑考量哪些因素,但司法院要求「量刑精緻化」之後,法官必須把量刑因素寫清楚,如果被告律師有聲請鑑定,就會委託專家製作「量刑前社會調查報告」,詳細列出被告家庭背景、就學情形、交友圈、出社會工作、再犯評估、接受矯正與回歸社會的可能性。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