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治巷內
巷仔內/政黨輪替不敵政黨利益 藍白合夢碎

▲國民黨、民眾黨盼能整合侯友宜(左)、柯文哲(右),共同推出最強的在野候選人。(圖/資料照片)
- 記者何哲欣/台北報導 2023-10-17 20:03
[NOWnews今日新聞] 藍白合瀕臨破局!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堅持全民調決定由誰勝出,競辦總幹事黃珊珊開記者會提出兩種民調方案,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陣營也堅持應進行民主初選制度,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嗆,「若對方只有二選一,真的不必談下一步。」藍白各自有各自的堅持,這也代表即使多數選民期盼明年能政黨輪替,但對藍白來說,政黨利益還是比政黨輪替更重要。
柯文哲自認民調領先,不應該擔任副手,侯友宜背後的國民黨認為自己有龐大的輔選資源,地方縣市長、立委人數都是民眾黨的好幾倍,也不願意退居副手幫柯文哲抬轎,雙方各自提出自認對自己有利的方案,一方要全民調,一方要辦初選,毫無交集可言。
但若雙方都有共識,目標是明年勝選,組聯合政府,促成第四次政黨輪替,彼此就更該努力協調,討論可行的方案,畢竟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若連選前都無法溝通,選後還要倡議聯合政府,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更何況,沒有任何一個方案都是對哪一方絕對有利,柯文哲的民調真的大幅領先侯友宜嗎?為什麼侯友宜無法接受民調方式決勝負?民進黨支持者雖有可能干擾,但若民進黨認為柯文哲較強、侯友宜較弱,反而可能幫侯友宜灌票,柯文哲比民調就穩贏嗎?
國民黨的地方組織雖遠大於民眾黨,但既然民主初選制度是鼓勵所有認同「政黨輪替」的選民都能投票,這些選民就包含淺藍、中間選民,甚至還可能有部分淺綠對民進黨失望的選民,這些人不見得喜歡國民黨,也不見得出門投票就會投侯友宜,若是要初選決勝負,侯友宜就穩贏嗎?
而在「全民調」與「民主初選」之間,更有無限可能,例如可以訂定比率,例如國民黨很常用的七三制,三成鼓勵選民直接參與,七成全民調。若是擔心選民出門投票誘因不足投票率太低,也可結合朝野最愛提的「通訊投票制」,在家就可投票。只要藍白願意討論,不可能想不出折衷的方案。
事實上,因為投票難以預測,所以多年來才會出現民調,用抽樣的方式,由小群體猜測未來可能的投票結果。金溥聰若不信任民調,應該改善的是抽樣方式,而非全盤推翻民調抽樣;柯文哲想贏得大選,也該自己努力加強組織,畢竟光靠空氣票也不可能當選總統,也無須對民主投票制度如此排斥。
過去幾次政黨輪替,第一次是因為李登輝政府末年黑金橫行,第二次是陳水扁政府貪汙腐敗,第三次是因為國民黨兩岸政策不被信任,現在民進黨政府完全執政,但也有不少政策遭到詬病,多數民眾渴望政黨輪替,也不在希望有哪一政黨獨大,這也是外界期待藍白合作的原因。
可惜的是,現在的藍白陣營,並未把政黨輪替當最優先目標,仍舊彼此猜忌,仍舊先算計自己的政黨利益,有這樣的在野黨,對執政黨毫無威脅,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又可以準備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