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影/越南版DOGE行政改革!政府裁員40萬人

▲《東南亞夯什麼》邀請河內法律大學、台大政研所碩士生蘇劉迪生,解析越南版「DOGE」行政大改革的背景與影響。(圖/NOWNEWS暨央廣提供)

▲《東南亞夯什麼》邀請河內法律大學、台大政研所碩士生蘇劉迪生,解析越南版「DOGE」行政大改革的背景與影響。(圖/NOWNEWS暨央廣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近年來,越南積極推動中央與地方層級的大規模行政改革,試圖以精簡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來因應快速變動的區域與全球局勢。自2024年起,地方行政制度展開重大調整,原本的63個省市將透過合併與重劃減至約30個,以降低行政成本並提升治理效能。這項舉措與美國倡導的「DOGE」(政府效率部)理念相似,強調小政府、大效能。在中央層面,越南持續整併部會職能,強化一黨領導下的集中治理,顯示政府意圖快速決策、集中資源,以應對中美貿易壓力與外部挑戰。本集《東南亞夯什麼》再度邀請目前留學河內法律大學碩士班、同時就讀台大政研所的蘇流迪生,深入解析這場被稱為「越南版DOGE」的行政變革與政情發展。

蘇流迪生在節目上指出,許多台灣人或許會以美國川普政府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GE)來理解行政改革,但事實上,越南的行動比美國更早。早在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時代末期,2023年底時,越南就已開始強調要改革人事制度,但真正大刀闊斧、結構性的大規模組織變革,是在新任總書記蘇林(To Lam)上任後才全面推進。

中央層級的改革涉及多個部會整併,對外資影響最大的是「投資計畫部」被併入「財政部」。這不僅讓財政部同時管理經濟與財政事務,也意味越南政府在名義上正式放棄「計畫經濟」的制度符號,展現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決心,以減少被美國列為「非市場經濟體」的風險。除此之外,還包括「宣傳部」併入「科技部」、「交通部」改為「內政部」、「社會與榮兵部」消失於組織架構等調整。

蘇流迪生強調,與前任阮富仲時期主要以人事清洗為手段不同,蘇林採取的是「改組織、順帶裁員」的方式,從結構層面強化政府效率,同時集中中央權力。
地方行政重劃則更為徹底,從過去的三級制(市、郡、坊)改為二級制(市、坊),胡志明市的第一郡、第五郡等已成歷史名詞。省份數量也從63個減為30多個,等於砍半。合併邏輯多是打造完整經濟圈,例如將高原地區的大叻(林同省)與濱海的寧順省整合,利用農產產期錯開和人員頻繁往來的優勢提升效益。改革一年來已裁減8至10萬名公務員,預估30年內將裁員40萬人,佔全國200萬名公務員的兩至三成。由於省長由中央派任,改革面臨的地方派系阻力有限。

這場改革同時牽動越共內部權力平衡。蘇流迪生指出,近二十年來,領導班子多集中在北方,蘇林雖已鞏固權力,但仍積極經營南方勢力。他為已故南方領袖阮晉勇(Nguyen Tan Dung)頒發共產黨最高榮譽,並讓其子出任黨團長,以穩定南部商業與政治網絡。蘇流迪生補充,蘇林上任不到一年,他已三度造訪胡志明市,並恢復「西貢」作為正式行政單位,對南方民眾象徵意義重大。他也對海外越僑釋出友善訊號,鼓勵不同政治立場的越南人回國發展。

在國際經貿上,蘇流迪生提到,川普(Donald Trump)宣布新關稅政策時,蘇林是全球第一位致電表態的外國元首。美國對越南本地生產的商品課徵20%關稅,但對「轉口貿易」商品則課徵40%,雖然轉口的判定標準尚不明朗,但可預期對傳統產業影響較大;科技業如富士康因直接連結美國總部,受影響較小。美國貨物進入越南享零關稅,可能壓縮本土品牌生存空間,例如VinFast汽車在關稅調整前就已銷量不佳,如今更多用於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

至於在美中競爭格局下的戰略選擇,蘇流迪生認為外界以「選邊站」看待越南過於簡化。越南歷屆領導人都在不同局勢下努力維持平衡,不僅在美中之間,也在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間拉開合作面。例如,核電廠分別交由日本與俄羅斯興建;河內捷運由中國承建,胡志明市捷運則交由日本施工。這些安排背後都是刻意分配利益、避免依賴單一國家。

蘇流迪生總結,越南在近年的全球政治與經濟變局中,憑藉靈活的外交與內政改革,已成為外資眼中的「當紅炸子雞」。在蘇林上任後的一年多內,中央與地方的整併不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增強了中央面對外部挑戰與引導外資的能力,未來發展前景仍相當可期。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