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台灣關稅大棒下求存 星媒:恐成川普禁臠

▲有星媒引述學者分析,認為川普不會讓北京主導台灣問題,與其說川普將台灣「籌碼化」,以「禁臠化」形容或許更加準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5-08-07 14:21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對等關稅已於台灣時間今(7日)中午正式生效,加上消息指川習會很可能會在今年舉行,台灣是否成為美國對中國談判籌碼一事再度引起討論。有星媒引述學者分析,認為川普不會讓北京主導台灣問題,與其說川普將台灣「籌碼化」,以「禁臠化」形容或許更加準確。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過去曾擔任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目前兼任台灣二軌智庫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中共經濟研究小組」召集人的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張弘遠,接受其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美國不會讓北京主導台灣問題走向,短期內台灣不會被當作籌碼,而是先作為美國的提款機被充分使用後,才能用來交易。
張弘遠更以「禁臠」(原指專供帝王享用的珍貴肉類,不容他人染指,後泛指私人物品或利益,不允許他人分享或侵占)一詞,形容台灣目前的處境,聲稱台灣失去左右平衡的能力,且無法產生避險或反向選擇的策略:「川普對我們予取予求,而我們不能說不。」
然而,張弘遠也強調,對台灣而言,這還不算是最壞的策略,至少還可以避免被交易,因為美國「還捨不得這麽快就把我們拿去交換」。
不過在全球許多國家,普遍都會有反對黨出面質疑,執政當局在面對川普關稅重壓時,會為了政績或民調支持率,犧牲不該犧牲的國內產業,換取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而沒有以強硬立場迎戰,任由華府予取予求;但目前看來,似乎沒有國家可以在不惹怒川普的前提下,完全拿到想要的條件,因為川普的交易目標十分明確,不太可能僅僅因為政黨因素就有太大動搖,所以也非常考驗各國代表團的談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