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自民黨參院選大敗 傳秋天「讓石破走人」

▲由日本首相石破茂所帶領的執政聯盟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未取得過半席次。(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5-07-22 17:42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自民黨與公明黨在第27屆參議院選舉中慘遭滑鐵盧,創下戰後最嚴重的國會失利紀錄,首相石破茂面臨執政正當性危機。這場選舉結果不僅動搖自民黨長期執政的基礎,也暴露出黨內路線分歧與選民結構變化的深層危機。外界關注,石破是否能撐過這場政治風暴,或將掀起另一波政權動盪。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慘敗,在此次改選僅拿下47席,加上未改選的75席剩下122席,未達過半門檻,日本首相兼自民黨總裁石破茂陷入執政危機。外媒分析報導指出,儘管石破茂表明將繼續執政,以避免國家政治陷入動盪,但許多人懷疑,他這個決定反而會為接下來幾個月帶來更多混亂。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在本次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本次選戰只取得47席,使得執政聯盟因此無法在參議院取得過半席次。此次失利是石破茂執政聯盟繼去年10月在眾議院選舉中敗北後的又一次打擊,使其在參眾兩院皆淪為少數派,更是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兩院同時失去過半數席次。

石破茂這次任期碰上自民黨最脆弱的時刻,一方面是其傳統的農村支持基本盤正快速老化與縮小;另一方面,年輕選民比黨內大老們預期的更容易受到社群媒體與網路民粹主義影響。
諮詢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顧問西村凜太郎(Rintaro Nishimura)指出,「自民黨在迎合大眾與保守基本盤之間搖擺不定,結果兩邊似乎都失去了支持。」
自民黨與公明黨如今失去參議院過半席次,預料將在個別政策上尋求與其他政黨的合作,但這樣的策略恐怕成為政局不穩的溫床。
不過,若是如部分分析人士與黨內人士所預測,石破茂可能於秋天辭職,自民黨恐怕難以找到適合的接班人。一位前內閣大臣就表示,這將讓日本恐再次陷入2000年代後期、5年間換了6位首相的混亂局勢。
一名資深自民黨員表示,「日本的政治環境已經變了,但自民黨內還沒有能真正應對這一切的領導人。黨內雖然有幾位強勢人物,但沒有人能同時具備幾個關鍵要素:重新贏回流失選民的能力、能清楚溝通經濟願景,並能與如今日漸重要的新興政黨合作。」該名人士補充稱,「此時若再舉行一次突襲大選,將會是一場災難。」
參議院改選與自民黨的危機正值日本面臨重大經濟壓力之際。經歷數十年停滯後物價上升,日本銀行為了「正常化」貨幣政策而將利率調升至正值;同時,觀光客與外國居民數量也大幅飆升。許多日本上班族自認是食物與房價上漲、實質薪資低迷,以及有利老年人口的政治制度的受害者,因此將選票投給了其他政黨。

在石破茂與自民黨執政能力籠罩著不確定性之際,日本也正與與美國進行緊張的貿易談判。川普總統的25%對等關稅即將生效,石破茂只剩短短一週多時間來應對。
就帳面而言,自民黨這次的挫敗並不算太嚴重:執政聯盟僅比過半門檻少了三席,整體表現也比出口民調與選前預測略好。但多數觀察家認為,這場選舉展現了日本政治的新格局,極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與美國、英國與歐洲的情勢有相似之處。他們指出,未來的關鍵是這些民粹政黨能否成為日本政治的長期力量。
Japan Foresight政治分析師哈里斯(Tobias Harris)指出,自民黨試圖成為「全民政黨」正是他能長期執政的原因,但也成為最大的困境,「一旦為了迎合都市年輕人而偏離平衡,就會失去農村支持,反之亦然。」
哈里斯說,「自民黨今年比去年流失了數百萬票,這對自民黨來說構成兩大危機:一是當前國會運作的危機,另一則是黨自身的生存危機。」他補充稱,「我不認為石破能帶領自民黨渡過這兩道關卡。」
自民黨上一次失去政權是在2000年代末,當時日本仍試圖擺脫長期經濟停滯。當時敗選的首相麻生太郎坦言,「我們無法抹去人們對自民黨長期以來的不滿,必須接受這是我們的命運。」
自民黨最終還是成功復出。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日本主席羅伯特·沃德(Robert Ward)表示,「這次敗選已經向政府發出警訊,但我不會低估自民黨重整旗鼓的能力。」
不過一名長年擔任自民黨顧問的人士認為,溫和派的石破並非能帶領國家應對這些衝擊的合適領導人。部分黨員私下甚至模仿美國總統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一詞,創造出新詞「MIGA(Make Ishiba Go Away,讓石破走人)」,來表達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