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關稅陰影籠罩!馬來西亞晶片業「等嘸人」

▲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圖/取自Pixabay)
- 國際中心陳貞妤/綜合報導 2025-07-13 07:00
[NOWnews今日新聞] 在全球晶片業競逐下,馬來西亞原本蓄勢待發準備擴大投資,如今卻被一紙未定案的美國關稅政策拖慢腳步。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協會(MSIA)會長王壽苔近日受訪時表示,大馬業者多數暫緩投資與擴廠計畫,關鍵在於美國對半導體產品可能恢復加徵高額關稅,使業界陷入觀望。他直言,所有人都在等待局勢如何落定,投資會在條件明朗後回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提出「對等關稅」政策,聲稱要對不對美開放市場的國家祭出懲罰性關稅。然而,這段「緩衝期」即將於8月1日屆滿,若無實質成果,馬國恐再度面臨稅率攀升壓力。根據《日經亞洲》報導,目前至少有7個東南亞國家面臨20%以上的新關稅,美國正施壓各國簽署具體雙邊貿易協議。
馬來西亞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據關鍵角色,是全球第六大晶片出口國,出口額高達7270億馬幣(約新台幣5.3兆元),其中約40%為電機與電子產品。馬國同時也是全球封裝測試重鎮,為英特爾、格芯(GlobalFoundries)與英飛凌(Infineon)等企業提供後段製程設施。全球每10片晶片中,就有一片經過馬國加工。
產業發展也面臨內外夾擊,除了貿易不確定性,馬來西亞政府自7月起將銷售及服務稅從6%調高至8%,提高營運成本;另一方面,新興對手如越南和印度在勞動成本與政策激勵上不斷加碼,也讓馬國必須更積極保住其地位。
為爭取長期競爭力,馬來西亞政府去年宣布將投入至少250億馬幣(約新台幣1845億元)作為晶片產業升級基金,並設下2030年將半導體出口額倍增至1.2兆馬幣(約新台幣8.24兆元)的目標。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也指出,隨著全球企業尋找「中國+1」替代地,馬國若能穩住政策與成本優勢,將有潛力成為全球晶片製造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眼下美方政策仍是最大變數。王壽苔指出,一旦美國決定重啟高額關稅,即使馬國在製造技術與供應鏈整合上具備優勢,也恐因出口受阻導致資金撤出。未來幾週談判結果,將直接左右整體東南亞晶片布局,也將考驗馬國政府能否妥善應對全球供應鏈重整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