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泰柬衝突延燒!三親中政權聯手勸泰國冷靜

▲泰國總理貝東丹7月1日遭憲法法院裁定暫停其職務。(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楊雅婷/綜合報導 2025-07-08 10:00
[NOWnews今日新聞] 2025年7月初,一起原本侷限於泰柬邊境的軍事衝突,正逐步演變為一場地緣政治的區域角力戰。知名評論粉專《泰爸噗嚨共》發文直指,當泰國政局動盪,北京的焦慮已無法掩飾,而柬埔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三個親中政權突然齊聲「勸泰國冷靜」,其實是中國在「借朋友的嘴發聲」。
事件源於5月28日的泰柬邊境軍事摩擦。柬方指控泰軍誤射導致自家士兵死亡,泰國則未正面證實,導致雙邊氣氛急遽升高。就在此時,柬埔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相繼出面呼籲泰國「冷靜」、「克制」,引發關注。
《泰爸噗嚨共》點出,這三國並非聯合國代表、也非美日等印太戰略盟友,而是與中國關係緊密、被視為「東南亞準代理人」的政權。這場「聯合安撫」的背後動機,耐人尋味。
《泰爸噗嚨共》分析指出,這場看似和平調解,實則是北京透過區域親信政權進行的「壓力測試」,觀察泰國新政府是否仍願聽命於中國。例如柬埔寨的洪森發出強硬警告:「若再侵犯,將全面反擊」,儘管衝突並未升級至戰爭等級,但此舉被解讀為「喊給中國聽的忠誠演出」,以強化自己作為中方最穩定盟友的角色。
貼文進一步指出,中國最擔心的其實不是邊境摩擦,而是為泰黨政府近來一連串「去中化」的外交與內政舉動。例如:積極打擊跨境詐騙與灰色資金,並明確劍指中資;國安部門對中企進入敏感產業加強審查;與日美高層互動升溫、深化印太合作;泰國官方對中國的語氣與姿態轉為低調與冷淡。
《泰爸噗嚨共》直言:「這不是塔克辛時代的泰國了」,這才是讓中共真正焦慮的原因。根據貼文整理,北京可能透過三個面向同時施壓泰國:1、洪森放話,製造「泰國欺弱」的區域形象;2、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以「和平」名義假中立、真壓制;3、北京觀察反應後,準備透過經濟壓力、輿論戰、甚至灰色資本與認知作戰進一步出招。
《泰爸噗嚨共》貼文最後寫道,中國真正害怕的不是泰柬軍事衝突擴大,而是泰國正在以自己的節奏走出自主外交的新路線。尤其是泰國人民與年輕世代逐漸擁抱主權、自主與價值選擇,這種意識的覺醒,才是對北京地緣影響力的系統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