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季風環流圈」成形!日媒示警:恐接連生颱

▲日本氣象協會(tenki.jp)表示,日本東部海域將形成「季風環流圈」,很可能會接連生成颱風。(圖/中央氣象暑)
- 國際中心陳政嘉/綜合報導 2025-07-07 17:38
[NOWnews今日新聞] 丹娜絲颱風6日深夜登陸後一路北上,今(7日)晨出海,對台灣西半部帶來暴雨災情,日本氣象新聞示警,日本南方海域將出現「季風環流圈」,去年8月在形成季風環流圈後,8、9月各生成6、8個颱風,因此接下來颱風季節仍需多加注意。
日本氣象新聞「日本氣象協會(tenki.jp)」報導,今年6月11日才出現今年的第 1號颱風「蝴蝶」,是統計以來第5晚的紀錄,但不到一個月內就接連生成4個颱風。依據往年紀錄,到7月上旬平均會有5個颱風,已經趕上平均。
目前第3號颱風「木恩」與第4號颱風「丹娜絲」正在活動中,雖對日本列島沒有直接影響,但在關東與東北等太平洋沿岸,仍有可能出現長浪,預計丹娜絲轉往偏西方向前進,接觸到中國陸地後就會減弱成熱帶低氣壓。
報導指出,在日本南方海域,西南季風與太平洋高壓邊緣的東風交會,形成一個大的低壓區,這稱為「季風槽」;而在這個低壓區內,會出現逆時針方向的風場環流,稱為「季風環流圈」(Monsoon Gyre)。在季風環流圈之中,較小規模的渦旋容易生成,尤其是其東側,更容易生成颱風。
丹娜絲登陸中國後,中國以東,從沖繩南部到日本南部,預計將形成一個巨大的低壓環流,多個海外模式也觀測到了類似的趨勢,因此可以認定該區域處於「季風環流」狀態。
報導提到,去年1到7月共發生4次颱風,但在8月同樣也有形成季風環流圈,颱風就接連生成,光是8月就6次,9月則有8次,全年颱風數量達到26次,追平往年平均的25次。
由於季風環流影響,未來日本南部海域有更高機率出現熱帶擾動,更容易生成颱風,儘管今年第1颱晚到6月上旬才生成,但過去也有第一個颱風較晚生成,但全年數量仍能達到25次以上的紀錄,因此仍需保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