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南海海槽地震恐釀29萬死 日訂減少8成目標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地區在去年1月發生規模7.6強烈有感地震。圖為石川縣輪島市地面大規模地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5-07-01 18:36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過去在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 完全版》中預言「7月5日將發生大災難」,在台日社群平台瘋傳,引起不少人議論。雖然預言已遭氣象廳反駁「預測地震是不可能」,但對地震風險的警示仍不容忽視,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日本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過去日本政府曾預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最嚴重恐造成29萬8000人死亡。日本政府在今天(1日)召開中央防災會議,修訂防災對策指南《基本計畫》,加強南海海槽地震的防災工作,決定訂定未來10年間將死亡人數大致減少8成的目標。
根據日テレNEWS NNN等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於1日召開中央防災會議,時隔11年重新檢討作為防災對策方針的「基本計畫」。據此次的基本計畫,政府訂下未來10年內,死亡人數減少約8成、全毀與燒毀建築數減少約5成的目標。
日本政府同時強調,要聚焦在防止直接死亡的「守住性命」對策,以及防止災後避難期間再度喪命的「延續性命」對策。此次修訂計畫明確列出具體措施,包括進一步推動提高建築物的耐震度,力爭在2035年度前,基本上解決推進地區住宅耐震不足的問題。
為防止成為重大課題的「災害相關死」,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擁有符合「環球標準」(Sphere Standards,規定避難所應確保的生活環境的國際標準)的物資儲備的市町村比例提高到100%。
此外,防災會議還新增16個市町村,為實施重點防災對策的「推進地區」,擴大推進地區總數,涵蓋茨城至沖繩的太平洋沿岸,共30個都府縣的723個市町村。這也是自2014年制定《基本計畫》以來,首次全面修訂。
所謂推進地區,基本上指預測將受到震度6弱以上搖晃或3公尺以上海嘯襲擊的市町村。此次新增地區,是根據新的災害損害推估所更新的地形資料等作出的調整。
如果未來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這些地區雖不會被強制要求提前避難,但平時就應確認家具固定、儲備水等、家人聯繫方式、避難場所與避難路線等地震防災準備。
這些政策與目標將會每年進行追蹤檢討。
據預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在未來30年內約有80%的機率發生。日本政府在今年3月時,時隔約10年重新修訂災害損害推估,預估最壞情況下將有約29萬8000人死亡、約235萬棟建築全毀或燒毀,災害相關死亡人數則在2萬6000人至5萬2000人之間。
日本政府早在2014年公布的上版基本計畫中就訂下「10年內減少8成死亡人數」等目標。對於「減少8成死亡」、「減少5成建築損毀」等目標,內閣府表示,這些雖非有明確數據根據,但只要所有對策穩步推動,是可以達成的水準,並希望透過訂定高標來促進整體防災工作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