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川普武力外交變新典範?美外交官認難以複製

▲以色列與伊朗的「十二日戰爭」畫下句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授意美軍在上週末進行「午夜之鎚」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轟炸伊朗核設施替戰事一鎚定音,有共和黨政治人物吹捧其是「川普主義」的完美展現,將此視為美國未來處理國安外交的新典範。(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 2025-06-28 17:10
[NOWnews今日新聞] 以色列與伊朗的「十二日戰爭」畫下句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授意美軍在上週末進行「午夜之鎚」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轟炸伊朗核設施替戰事一鎚定音,有共和黨政治人物吹捧其是「川普主義」的完美展現,將此視為美國未來處理國安外交的新典範。對此,美國資深外交官哈斯(Richard Haass)認為,類似模式難以複製到其他場合,並點名台灣問題也不適用,直言不確定「這是否是美國未來外交政策的典範或模板」。
曾擔任4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擔任主席長達20年的資深外交官哈斯,日前接受《BBC》訪問,暢談個人對於川普下令打擊伊朗的看法。
哈斯表示,川普這次打擊伊朗並未在國內或國際間付出什麼政治代價,唯一或許有點失策的可能就是川普誇大了軍事行動的成就,堅稱已經「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能力。哈斯認為,在無法確定伊朗是否還有藏匿核材料和和離心機的情況下,說法謹慎一點有其必要。但除此之外,川普這次舉動受到廣泛認可。
哈斯指出川普這次成功的原因在於僅採取了有限度的行動,其次,很多人認為伊朗「自作自受」,因為他們長期不配合國際原子能總署的稽查,根本沒有人相信伊朗濃縮鈾只是為了發電,所以人們已經有點厭倦了這種「心理遊戲」。
然而,哈斯強調類似這次行動的作法難以應用在其他場合,「不適用於烏克蘭,也不適用於台灣或北韓,我不確定這是否是美國未來外交政策的典範或模板」。
哈斯解釋,一來是川普的「MAGA」支持者們對於干涉對外事務的熱情有限,二來是川普也不想與中國俄羅斯直接對抗,而北韓已經跨過了核武門檻,現在對北韓動武可能會引爆第二次韓戰。川普雖然經常談論到加拿大、墨西哥、格陵蘭與巴拿馬運河等等,與這些地方的領導人有所分歧,但還不至於真的對這些國家採取軍事行動,「我看不出他會這麼做」。
不過,哈斯也直言若川普身邊的人,以及尤其是川普本人,認為打擊伊朗的行動模式可以輕鬆應用於其他場合,「我會感到很不安」。哈斯認為川普實際上並非一位信奉「孤立主義」的總統,而是奉行「單邊主義」,對「美國優先」的定義非常狹隘,做法傾向不留情面,「即使你是盟友,你不該假定能夠因此得到特別待遇;若你是敵人,你會發現可能遭到相當『開放』的對待」,川普對待敵人與朋友幾乎沒有兩樣,美國優先是唯一準則,哈斯直呼這是非常罕見的外交手法。
哈斯最後指出,川普政府最大的擔憂就是到底有多少人願意對川普說真話,「聽你需要聽的話,而不是你想聽的話」,即使有時候真話與你的看法相左,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川普似乎無法從身邊的人得到任何提醒或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