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中東掀核戰擔憂!專家:全球恐僅2地安全

▲中東局勢緊張,引發人們對核戰後果的擔憂。圖為以色列鐵穹系統攔截大量來自伊朗的飛彈。(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5-06-26 08:44
[NOWnews今日新聞] 以色列與伊朗爆發戰爭,雖然在美國、卡達等國的調停下,停火迎來曙光,但中東局勢緊張,也再度引發人們對核戰後果的擔憂。有外媒引述專家說法稱,若真爆發大規模核戰,輻射恐蔓延至全球幾乎所有角落,但或許有2個地方能從核戰中倖存。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知名調查記者雅伯森(Annie Jacobsen)在一檔podcast節目中,形容大規模核戰一旦爆發,核爆產生的大火與煙塵會飄入平流層,遮蔽太陽長達數年,使地球平均降溫4度以上,像美國中西部與烏克蘭等主要糧倉,10年內都會只是一片冰雪,後果就是農業衰敗、人們步向滅亡。
雅伯森並引述2022年《自然食物》期刊研究指出,一場全面核戰恐引發「核子冬天」,導致全球農業崩潰,最終導致高達50億人死於飢荒;加上臭氧層被嚴重破壞,全球將面臨強烈紫外線照射,陽光不再是生命之源,反成為致命威脅。
最後避難所可能是哪裡?
因此,雅伯森建議,若北半球不幸發生核災事故,位於南半球的澳洲和紐西蘭,很可能將是唯一能維持農業生產的地方,也是屆時建議逃跑的方向:「人們將被迫生活在地下。可以想像一下,除了紐西蘭和澳洲,其他地方的人們都生活在地下,為食物而戰。」
雅伯森認為,這2個國家遠離核武熱區,地理位置孤立,受輻射塵、空氣污染影響相對較低,加上南半球的氣候條件,風向和洋流會將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帶離這些地區,有望成為人類最後的避難所。
無法前往該如何?
對於那些可能沒有能力前往紐澳地區避難的人,雅伯森建議,務必事先了解包含防空洞位置在內的避難知識,雖然這些掩體不足以完全抵抗爆炸衝擊,但可提供短期庇護、避開輻射污染,厚實的水泥牆體與良好通風設備,是生存關鍵。
此外,確保有足夠的糧食、水源和空氣過濾系統,也有助於提升災後倖存率,維持數週、數月或是更久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