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空巴撤資中航科工 不再資助緬軍空襲

▲在國際壓力下,空中巴士宣布,已全面撤出對中國國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中航科工」的投資。(圖/翻攝自星島日報)
- 國際中心楊雅婷/綜合報導 2025-06-24 14:00
[NOWnews今日新聞] 在全球超過300個公民團體、人權組織與工會的聯合施壓下,歐洲航空龍頭空中巴士公司(Airbus)宣布,已全面撤出對中國國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航工業)旗下「中航科工」(AviChina)的投資,終止其長年持股關係。這項決定獲得多個緬甸人權團體肯定,並被視為對中國持續支援緬甸軍政府的嚴正警告。
緬甸行動團體「血錢運動」(Blood Money Campaign)指出,這場名為「#AirBus2AirStrikes」的倡議行動,動員全球社會力向空巴施壓,要求其切割與中航工業的關係,避免間接資助緬軍暴力鎮壓。空巴過去是中航科工最大外資股東,持股達5.03%,2024年投資市值約為1.4億美元。
根據人權團體「緬甸正義」(Justice For Myanmar)與「法國緬甸協會」(Info Birmanie)去年發布的報告,中航科工生產的K-8教練/攻擊機與Y-12運輸機,至今仍被緬甸空軍用於無差別空襲,全國多地民眾因此死傷慘重。報告直指空巴投資等於「協助血腥獲利」。
緬甸自2021年軍事政變爆發後,局勢急轉直下,內戰延燒至今。隨著軍政府節節敗退,空襲成為其主力手段。今年3月緬甸中部實皆(Sagaing)地區地震後,軍方甚至趁搜救期間發動空襲,引發國際譴責。
空軍攻擊能量背後,離不開中國等外國技術支援。中航工業及旗下企業至今仍被指持續供應軍用飛機、武器、維修與後勤服務。空巴4月已出售中航科工全數股份,並在季報中揭露撤資行動,發言人也正式向人權團體證實此事,強調「空巴不再持有任何中航工業相關股權」。
不過,空巴與中航工業在中國的合作網絡仍廣泛,包括多家法人與合資企業。人權團體呼籲,空巴應進一步運用自身影響力,要求中方停止對緬甸軍政府的軍事支援。
「緬甸正義」表示,這場撤資行動對中方發出清晰訊號:「持續輸出戰爭武器,將付出財務與聲譽的代價。」該組織強調,中國仍是緬軍最大軍事供應國,「這種共犯關係必須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