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北海道17年地震空白期 預報員:強震機率增

▲日本氣象預報員山口剛央表示,北海道已經17年沒有發生強震,這麼長的空白期,代表未來發生強震的機率會增加。(圖/翻攝自YouTube/ウェザーニュース)
- 國際中心陳政嘉/綜合報導 2025-06-19 22:34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北海道附近半個月來地震頻傳,規模都在6以上,雖未造成災難但仍引發擔憂。日本氣象公司Weather News氣象預報員山口剛央表示,北海道東方海域已經有17年沒有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這麼長的「空白期」前所未有,近期發生規模6.5、甚至規模8強震的機率會增加。
北海道近期地震頻傳,5月31日釧路外海地震,規模6.0、6月2日十勝外海地震,規模6.1、6月14日擇捉島東方外海地震,規模6.2、6月19日根室半島外海地震,規模6.1。
氣象預報員山口剛央表示,北海道東部海域在過去一百年間,曾出現數次地震活動的「空白期」,也就是長時間沒有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時期。依照過去的歷史模式,在空白期之後,通常會接連發生規模6.5以上的地震。
1982年至1992年間,北海道海域曾有長達11年的「空白期」之後便出現了地震活動,最著名的是1994年北海道千島群島地震,當時地震規模為8.2,最大震度6。1952年的北海道十勝海域地震,規模8.1,也是在空白期發生強震。
山口剛央提醒,規模6.5以上的地震足以引發海嘯,若靠近陸地則可能造成震度5弱以上的搖晃。規模7或8的地震甚至可能引發大海嘯。
山口剛央說明,自2009年以來,北海道東方海域至今已超過17年未發生規模6.5以上的地震,這麼長的「空白期」過去前所有未見,但北海道東方海域又是常發生大型地震的區域,「目前持續的地震空白期,可能意味著能量正在積累,使得該地區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目前北海道外海的千島海溝被認為已累積巨大能量,加上近期地震頻繁,也讓當地居民感到不安。
山口剛央也解釋,這個分析是基於統計數據,並無法精準預測何時會發生地震,但北海道太平洋側位於板塊交界處,若是板塊邊界型地震(指兩個板塊互相摩擦、碰撞、分離的地震)持續發生,累積的能量可能會對周邊地區造成影響,增加未來發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即使是距離較遠的區域也應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