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巷仔內/以伊開戰!川普有哪些選擇?

▲以伊衝突中,美國扮演最關鍵的第三者。川普曾說全力支持以色列的襲擊,稱讚以色列襲擊成功,然後又與以色列的行動保持距離。可見川普也受到多重因素制約,在軍事行動與外交方案之間舉棋不定。(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 2025-06-17 13:05
[NOWnews今日新聞] 以色列於13日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襲擊,伊朗隨即發動反擊,以伊戰火急速升溫,雙方這一輪衝突的規模與性質都比之前激烈得多。眾人皆知以伊衝突中,美國扮演最關鍵的第三者。美國總統川普對此態度模糊,他曾說全力支持以色列的襲擊,稱讚以色列襲擊成功,然後又與以色列的行動保持距離,可見在中東變局之中,川普也受到多重因素制約,於軍事行動與外交方案之間舉棋不定。接著分析川普之後可能採取的3種方案,以及各自所面對的壓力和風險。
1.ALL IN軍事行動,局勢升級
川普曾警告伊朗,以色列將使用美國武器對伊朗發動「更加殘酷」的攻擊。川普的底線一直是伊朗不能擁有核彈,雖然他更傾向透過外交行動達成伊朗去核化的目標,但川普也說過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有助於美伊之間達成協議。
這某種程度很像川普常用的談判策略,即刻意升高衝突與不確定性,透過極限施壓來迫使對方屈服。且美國國內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若要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美國必須提供以色列更先進的武器,現在就是一舉瓦解伊朗核能力的最佳時機,因此美國應該把握機會介入戰局,斬草除根一勞永逸。川普提前離開G7峰會,就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美軍將要做出重大部署,且川普又在社群媒體發文稱自己提前離開「不是」為了推動停火,進一步提高部署美軍行動的揣測。
不同於川普將武力視為談判的一種籌碼,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顯然更傾向把軍事行動當作終極方案,並把推動伊朗政權更迭視為目標之一,納坦雅胡與共和黨內的鷹派人士,可能會向川普施壓,希望川普升級局勢,放棄外交手段而專注在軍事行動,只是這樣一來,也等於讓美國捲入一場可能無法短期結束的重大戰事,而且歷史經驗證明,政權被從外部推翻後往往會爆發內戰,讓當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混亂。
2.全面退出,置身事外
川普長期以來主張「美國優先」路線,呼籲美國對海外戰事保持距離,以色列雖然可能是個例外,但是實際上也有許多「MAGA」支持者認為美國不需要再被捲入中東的戰爭。就像右派媒體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公開呼籲川普「放棄以色列」,因為投票給川普的那些支持美國優先的選民,希望的就是美國對海外戰爭置身事外。
如果美國軍事基地或任何相關資產與人員遭到攻擊並造成傷亡,那麼要求美國遠離中東戰爭的呼聲可能會快速增加,迫使川普回到孤立主義。且事實上,川普5月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時還在公開演說中表示,「干涉主義者甚至干預了他們自己都不了解的複雜社會」,認為中東不同信仰與不同國家的人民應共同建設城市而非互相轟炸,川普若與以色列劃清界線也只是在貫徹他自己不久前才提出的願景。
只是,川普重返白宮後一直誓言要成為和平締造者,但他在斡旋俄烏戰爭停火上可說已經是徹底失敗,川普總喜歡宣稱外國領導人對他都很尊重,如今若美國與以色列分道揚鑣,退出以伊戰火與以色列劃清界線,川普是否能承擔不捍衛以色列以及無法控制以色列的質疑,也是一大問題。

3.堅持中間立場
川普一直強調美國沒有「參與」以色列的攻擊,雖然他坦承美國事前對以色列的攻擊瞭若指掌,且美國確實在協助以色列攔截伊朗的反擊。川普可以繼續堅持美國「幫忙但不參與攻擊」的立場,川普上週就拒絕了以色列暗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的計畫,顯示了川普不希望局勢失去控制。川普在G7峰會上透露已經提出一份停火建議,且稱自己願意與俄羅斯總統蒲亭一起調停止戰。川普或許希望扮演有分寸的以色列支持者,堅持中間路線,同時還扮演戰爭的斡旋者,迫使伊朗重回核談判,並簽下協議同意放棄核武。
這或許是川普個人最希望的路線,貫徹他的「交易的藝術」。但問題是,若伊朗政權被逼到走投無路,可能會試圖藉著攻擊美軍基地或是國際輸油管道等方式,主動升級局勢以迫使美國控制以色列,來替局面降溫。而以色列方面肯定也會希望美方全力支持打擊伊朗的軍事行動。且如同前面所說,在美國內部,無論是希望全力介入,或是希望徹底退出的人士,都會在兩端不斷向川普施壓遊說,無論內外,想要拿捏好分寸,以戰爭威逼談判,維持中間路線絕非易事。
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讓中東問題更加複雜與失序,而且很有可能成為川普難以解決的國際危機,川普能否快刀斬亂麻在中東撥亂反正,不僅考驗著他的政治智慧與領導能力,也關係著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