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印度喀什米爾驚傳恐攻 觀光客遭掃射釀26死

▲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Kashmir)22日傳出恐怖攻擊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十多名旅客受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5-04-23 12:44
[NOWnews今日新聞] 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Kashmir)22日傳出恐怖攻擊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十多名旅客受傷。這是當地歷經數十年反抗印度統治與叛亂後,少見針對觀光客的襲擊,也是多年來最嚴重的平民傷亡事件。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導,事情發生在避暑勝地巴哈甘(Pahalgam)、風景秀麗的貝薩蘭山谷(Baisaran Valley),距離喀什米爾首府斯利納加爾市(Srinagar)東南方約48公里,該地區只能步行或騎馬進入。
據當局表示,一群遊客遭疑似武裝分子開火攻擊,傷者已被送往當地主要醫院治療。據了解,多數罹難者為印度國內遊客,來自卡納塔卡邦、奧里薩邦與古吉拉特邦,另有2名外國人也在名單之中。目前尚不清楚受害者國籍。

從當地民眾上傳至社群媒體的畫面,現場一片混亂,地面滿是血泊,傷者哀號聲四起。由於該地交通不便,緊急救援動用直升機將傷者撤離。
有一名導遊向法新社表示,「我聽到槍聲後趕到現場,有人倒地不起,看起來已經死亡。我用馬載著部分傷者撤離。」一名目擊者向印度新聞社「印度新聞信託社」(PTI)表示,當時有不名槍手近距離向遊客開火。
有一名女性生還者稱,「我丈夫頭部中彈,還有另外七人也在攻擊中受傷。」另一名生還者賈格達雷(Asavari Jagdale)表示,槍手闖入他們一家人藏身的帳篷中,質問他們是否支持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隨後對她的男性親屬,包括她父親,開槍射擊。
當地居民艾哈邁德(Gulzar Ahmad)描述事發後一片混亂,「到處都是驚慌失措的人。」
一個鮮為人知的武裝團體「喀什米爾抵抗組織」(Kashmir Resistance)在社群媒體上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聲稱對超過8.5萬名「外來者」遷入當地導致「人口結構變化」定居該地區感到不滿,認為這造成「人口結構變化」。
喀什米爾抵抗組織表示,「因此,那些試圖非法定居的人將遭遇暴力。」
路透社及CNN無法核實驗證此說法。當地官員表示,當局已掌握該團體的聲明,但調查仍在進行中。
喀什米爾地區由印度與巴基斯坦分別控制,一直以來局勢不穩、暴力頻傳,但針對觀光客的襲擊仍屬罕見。
負責該地區軍事行動的印度陸軍部隊表示,已展開搜索行動,誓言將襲擊者繩之以法。
印度內政部長夏哈(Narendra Modi)已於22日抵達該地,並主持高層安全會議。同時,查謨與喀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私立學校協會宣布,23日所有私校停課。

印度總理莫迪譴責這起攻擊事件,並向受害者致哀,稱這場卑劣的襲擊不會被容忍,兇手必定會受到嚴懲!他們的邪惡計畫永遠無法得逞。」
事發前一天,莫迪剛在新德里(New Delhi)會晤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范斯偕同妻兒正在印度進行4天的訪問行程。
范斯也在社群平台X(舊稱推特)上哀悼「這幾天我們深深為印度的美景與人民所感動。此刻我們的心與祈禱與他們同在。」
據印度當局說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譴責了此次襲擊,表達對印度的聲援,並致電莫迪表示哀悼。
來自俄羅斯、烏克蘭、以色列、伊朗、法國、義大利和阿聯酋等國的領導人也發表聲明予以譴責。
負責該地區軍事行動的印度陸軍部隊表示,已展開搜索行動,誓言將襲擊者繩之以法。
動盪的地區
喜馬拉雅山區的喀什米爾地區,自從印巴分治後便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兩個擁有核武的鄰國已為此爭議持續對峙超過70年,區域內的實際控制線(Line of Control)分隔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控制區。
過去二十年間,數個主張喀什米爾獨立或併入巴基斯坦的本地武裝團體,持續與印度安全部隊交戰,導致數萬人死亡。
2018年,當地暴力事件再度升溫。2019年,印度政府強化對喀什米爾的控制,實施軍事封鎖與長時間的通訊中斷。
儘管印度政府表示近年叛亂已減少,但類似攻擊仍不時發生。
巴哈甘是印度著名朝聖路線「阿瑪納特朝聖之旅」(Amarnath Yatra)的重要據點,該路線過去也曾遭到攻擊。
每年三月至八月是喀什米爾的觀光旺季,吸引大量遊客造訪。
該地區上一次對觀光客的重大襲擊發生於去年六月,當時一輛載有印度教朝聖者的巴士遭槍擊後墜入山谷,造成至少九人死亡、33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