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台灣面臨32%關稅 許毓仁:可從3層面因應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出台後,旋即引發全球股市、金融市場動盪。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出台後,旋即引發全球股市、金融市場動盪。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政策上週出台後,旋即引發全球股市、金融市場動盪,細究完整關稅清單,會發現川普政府似乎完全未考慮到友邦、人道等層面,而是僅用簡單粗暴的公式,強勢算出各國或各地區應付給美國的關稅率,連剛發生大地震、人命和經濟損失都非常慘重的緬甸都未能倖免,一樣要被課44%的高關稅。對此,前不分區立法委員、現任華府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許毓仁認為,台灣或可從短、中、長期3個層面因應。

一、短期策略:以實際產品毛利率為談判依據,積極與美方協商

美國商務部長貝森特曾暗示,現行稅率仍有彈性,若他國採取反制措施,美方可能進一步調高關稅,表示雙方仍有談判空間。此次川普政府未依既有關稅架構,而以貿易逆差為標準,忽略了實際產品毛利率的差異。

許毓仁指出,2024年台灣對美前五大出口項目包括: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電腦零附件、積體電路(暫未列入清單)、交換器與機動車零組件;其中,自動資料處理機占出口近六成,但其平均毛利率僅8%–12%,相比之下,美國輸出台灣的軍工與高科技產品毛利率可達50%–70%,台灣若希望降低衝擊,應以「實際產品毛利率」作為談判核心,突顯台灣雖出口金額高,但實際利潤有限,以合理降低關稅標準。

二、中期策略:關注低課稅國家,調整全球產能與供應鏈配置

據許毓仁觀察,此次關稅涵蓋多個台灣傳統製造外移據點,包括中國(20%+34%)、越南(46%)、印度(26%)、泰國(36%)、馬來西亞(24%)等,幾乎無一倖免。但反觀沙烏地阿拉伯,卻只被課徵10%,顯示它與美國的投資和貿易逆差,應處於可控範圍,加上沙國近年積極發展科技與金融產業,還提供高額補貼與租稅優惠,是值得台灣企業關注的潛在投資地點。

因此,台灣政府應主動整合駐外單位、智庫與產業界力量,掌握各國關稅與投資政策,並針對有意遷廠至低稅率國家的企業,提供設廠補助、租稅優惠與融資協助,協助企業優化全球產能布局,降低對美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

三、長期策略:提升研發能量,強化高附加價值製造能力

許毓仁分析,目前台灣七成以上消費性電子產品,仍以中低階代工為主,毛利率低、抗風險能力弱,未來應加速轉型,聚焦於AI、機器人、能源解決方案與自駕車等高附加價值領域,強化研發與品牌能力。

此外,為因應美國「在地製造」政策,應區分高資本、高技術、高毛利產業與低毛利、勞力密集產業。前者可在台灣設研發中心、於美國建立自動化產線,強化與美方合作籌碼;後者則須透過政府輔導、專利合作與策略聯盟,逐步轉型升級,提升附加價值與毛利率。

最後,許毓仁也呼籲,全球化秩序的重整與美中經濟脫鉤正加速進行,未來四年無疑是台灣「再定位」的關鍵期,台灣勢必面對來自政治、經濟與科技的多重挑戰,若內部仍深陷意識形態與短期操作的泥淖,將無法對外展現決心,也將錯失重塑台灣國際戰略地位的關鍵時機。因此,朝野應放下成見,力求超越政黨利益,團結一致、正視風險、主動布局,方能帶領台灣,在地緣政治與全球產業變局中穩健前行。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