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泰國2025禁塑政策 終結「亞洲垃圾場」形象

▲泰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塑膠垃圾進口,試圖終結其「亞洲垃圾場」的形象。(圖/取自Pixabay)

▲泰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塑膠垃圾進口,試圖終結其「亞洲垃圾場」的形象。(圖/取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泰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塑膠垃圾進口,試圖終結「亞洲垃圾場」的形象。然而,當地媒體與環保團體對禁令成效抱持懷疑態度,認為非法進口、轉運問題與政府執法能力將成為後續挑戰。

中國2018年開始逐步禁止塑膠垃圾進口後,全球廢棄物流向發生劇變,東南亞國家首當其衝。泰國在2019年進口的塑膠垃圾高達32.3萬公噸,比前一年暴增一倍,引發強烈社會反彈。環保團體「泰國生態警示復甦」(Ecological Alert and Recovery-Thailand)於2021年發起請願,呼籲政府禁止塑膠垃圾進口,獲得108個民間組織與3.2萬名民眾支持,並在請願網站Change.org上引發廣泛關注。最終,政府在壓力下決定立法,禁令將於2025年正式生效。

環保團體認為,這項政策只是開始,未來的挑戰才真正到來。據《曼谷郵報》報導,禁令是否能有效執行,取決於政府是否能確實監管進口管道,避免非法走私。此外,塑膠垃圾的過境問題更令人擔憂。《衛報》引述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塑膠污染研究員Punyathorn Jeungsmarn的分析指出,泰國目前的法規並未限制塑膠垃圾的過境運輸,這意味著泰國可能轉變為轉運國,讓大量垃圾流向鄰國。

數據顯示,泰國過去幾年來一直是全球塑膠垃圾的主要接收國之一。根據泰國海關統計,2018年至2021年間,泰國共進口超過110萬公噸塑膠垃圾。2023年,日本向泰國出口約5萬公噸,顯示國際間的塑膠垃圾流動仍十分活躍。而根據統計網站Statista的數據,2022年全球塑膠垃圾的最大淨出口國為日本、德國與法國,而土耳其、馬來西亞、越南則成為主要接收國,顯示塑膠垃圾流向已隨各國政策調整產生變化。

在全球層面,塑膠污染問題已成為國際間關注焦點。2024年12月,聯合國成員國齊聚韓國釜山,展開「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希望制定共同減少塑膠污染的國際協議。然而,儘管超過100個國家支持從源頭管制塑膠生產,仍遭到沙烏地阿拉伯、伊朗與俄羅斯等產油國反對,導致會議未能達成共識。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試圖管制塑膠垃圾進口,全球廢棄物流向與國際談判的博弈仍將持續發展。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