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從橫空出世到多國禁用!DeepSeek影響一次看

▲DeepSeek橫空問世,為美國矽谷與科技業帶來震撼。(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DeepSeek橫空問世,為美國矽谷與科技業帶來震撼。(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AI新創企業DeepSeek(深度求索),自從推出聲稱低成本、高效能的AI語言模型後引發美國矽谷大地震,受到世界關注,DeepSeek的下載量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然而,很快地個資曝露風險與國安疑慮也隨之而來,越來越多國家的政府部門開始禁用DeepSeek,甚至有企業陸續跟進。DeepSeek為何從人人追捧到政府封殺,DeepSeek帶來的影響與爭議,重點整理一次看懂。

DeepSeek到底夯什麼?

DeepSeek宣稱「低成本、高效能」,若所言屬實,意味著不需要付出天價數字般龐大的訓練成本,就能開發出與ChatGPT媲美的聊天機器人,且部署DeepSeek AI所需的運算資源也較少,意味著AI應用更容易普及。

另外,DeepSeek採取開源方式,AI模型的權重、訓練方法、程式碼均對外公開,讓各國技術人員與研究者能夠自行研究,驗證其成果,讓真正的AI從業人員都能從中獲益。

美國的科技巨頭們過去不斷砸重金在購買AI高階晶片,且OpenAI對於旗下的先進AI模型高度保密,DeepSeek的開源以及低成本,正好擊中矽谷的軟肋,似乎表明了開發AI存在一條與美國科技巨頭們所選擇的不同途徑,導致過去以矽谷為主旋律的AI敘事受到鬆動。

DeepSeek真的這麼出色嗎?

很多人擁有一種迷思,那就是所有先進的技術都只會發生在西方國家,但是事實上,中國在2023年申請的專利數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且根據韓國商工會議所的數據,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位居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但過去10年來投資成長逾11倍,加快腳步的趨勢顯著。所以,DeepSeek並不是突然蹦出來,而是中國科技界長期累積的結果。

DeepSeek的CEO梁文峰曾說,DeepSeek是唯一一家專注於研究的中國AI新創公司,他沒有籌集任何風險投資資金,也避免涉入B2C的應用,而是專注開發基礎模型,把重點放在長期的技術進步,而非追求短期收益。

但是當然了,DeepSeek是否真的有如公司宣稱的那麼「低成本」,外界有充分理由可以懷疑其中包含了誇大的成分,而因為其開源的特性,事實上目前也已經有許多團隊投入實驗,要驗證DeepSeek所說的低訓練與低部署成本究竟是否為真。

▲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開發的低成本語言模型DeepSeek,引發全球關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開發的低成本語言模型DeepSeek,引發全球關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DeepSeek是否抄襲了OpenAI?

OpenAI指控DeepSeek未經許可「蒸餾」(distillatoin)了其專有技術,利用其模型來訓練自家模型。然而,訓練小模型來模仿大模型,在AI產業行之有年,無論是中國或美國,後續投入的研究者利用先行者的成果是很普遍的事,蒸餾並不等於抄襲。

更何況,OpenAI自己訓練AI模型的方式也存在爭議,美國早有多家媒體與企業控告OpenAI,稱其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別人數據來訓練自家的AI,就在本週,印度也有媒體提告OpenAI,同樣是指控OpenAI違規使用數據訓練AI模型。

說到底,目前全球對於AI監管仍處在摸索階段,無論是應用或者是開發都有許多灰色地帶,這並非僅屬於DeepSeek的問題。

DeepSeek為何會有安全疑慮?

DeepSeek最大的疑慮就是他是否會替中國政府蒐集使用者的數據,DeepSeek用戶資料儲存在中國的伺服器上,雖然DeepSeek的服務約定與使用條款中,關於個資的規範與OpenAI的Chat GPT非常類似,不過,即使Google等科技巨頭與美國政府也存在合作關係,但是一般外界不會擔心美國政府透過企業提取資訊。而在中國,情況則通常完全相反,很難想像會有企業敢拒絕北京提取資訊的要求。

當然,中國外交部表示「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法的形式蒐集資料」,並稱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資料隱私和安全,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泛政治化。至於信不信就端看個人。

DeepSeek與TikTok類似,人們懷疑公司會將使用者個資送交給中國政府。但是,也別忘了TikTok雖然多次面臨在美國被全面封殺的風險,川普上任後仍網開一面給予了寬限期,可以說TikTok的「國安風險」存在相當的彈性解釋空間。不過,DeepSeek也有自己專屬的風險,那就是由於開源的特性,各地團隊將DeepSeek-R1部署在自己的GPU架構上時,存在著平台安全性的疑慮。然而,至少目前為止,還沒看到有團隊聲稱在部署DeepSeek後發生問題。

目前有哪些國家禁用DeepSeek?

現行針對DeepSeek的限制措施主要針對政府部門,禁止在政府部門的設備和系統上使用DeepSeek,包括義大利、澳洲、美國、韓國、印度、日本、我國等,都有政府部門相關的禁止或是限制使用DeepSeek措施。

另外,義大利的個資保護局(GARANTE)已限制DeepSeek處理義大利使用者的個資,因此DeepSeek在義大利不僅是政府部門,普通用戶也會受限,雖然仍可以使用網頁版,並非完全封殺。同時,美國有議員提案,全面禁止美國民眾下載或使用DeepSeek,否則將被定性為犯罪,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並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但目前法案還未經國會通過。

DeepSeek問世後會怎樣?

DeepSeek的崛起已經表明,AI霸主之爭進入白熱化,透過其低成本與開源的特色,讓更多企業有可能加入這場AI大戰。更重要的是,DeepSeek帶來的鯰魚效應促使OpenAI、Meta、Google等美國科技巨頭加速AI開發的推進,並更樂於向大眾分享。

不過,專門研究AI應用會對經濟帶來何種影響的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傑姆奧盧(Daron Acemoglu),認為目前DeepSeek仍只是「滿足使用者好奇心的玩具」,看不出有任何跡象,DeepSeek能夠讓企業商業化應用並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阿傑姆奧盧一直以來不認為AI會改變世界,預言大約只有5%勞動力會被AI取代,而DeepSeek也並沒有改變他的看法。但阿傑姆奧盧認可DeepSeek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曝露出矽谷的某種盲點。

DeepSeek的開源特性,注定讓其帶來的影響會在開源社群中多點開花,而不會受到地域或國界的限制,所以要預測其對於未來的影響也更加不易。只能說在AI時代,改變往往發生得很快,而且出現在眾人意料之外,就像DeepSeek的問世一樣。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