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中國人「不出遊」改看電影 春節票房創新高

▲中國農曆新年不少民眾選擇到電影院欣賞國產片,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順勢成為票房冠軍。(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2025-02-06 21:25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2025年春節假期正式結束,中國官媒連日來高調報導電影票房創下春節檔歷史新高,視其為內需市場復甦的重要象徵。然而,外媒也指出,中國本身的經濟疲軟導致消費降級,讓電影成為春節期間比旅遊更廉價的娛樂選擇,亦是票房飆升的關鍵因素。
春節票房突破百億 官媒宣稱「市場復甦」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截至2月5日9時,2025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達人民幣95.10億元,觀影人次達1.87億,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紀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票房前三名分別為:
1. 《哪吒之魔童鬧海》——人民幣48.39億元
2. 《唐探1900》——人民幣22.78億元
3.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人民幣9.97億元
此外,中國國產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熊出沒·重啟未來》及主旋律軍事片《蛟龍行動》票房分別為5.91億、5.08億與2.74億元,縱觀整體票房,《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最大贏家,票房佔比超過50%,且於今日票房更是先後超過中國國產電影《戰狼2》和《長津湖》,正式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官媒強調,這場「電影狂歡」展現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並稱「看電影已成為新春俗」,是大眾文化消費轉型的象徵。不過《自由亞洲電台》在報導也提到,部分政治宣傳意味的主旋律電影表現不佳,例如投資高達10億的《蛟龍行動》,上映6天累計票房僅2.74億元,業內人士估算該片最終或難破4億,恐創中國影史虧損紀錄。
地方政府補貼助攻 小城影院現「春運景象」
據《路透社》報導,今年春節票房創紀錄的背後,與中國政府推動的消費刺激政策密不可分。為提振經濟,北京、江蘇、湖北、廣東等地政府發放電影代金券,鼓勵民眾進影院消費,以支撐官方設定的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
此外,中國多地影院票價攀升,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影廳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其中在湖南某影院更在春節期間罕見地出售站票,令不少觀眾驚呼「找到了春運的感覺」。
經濟疲軟下的消費降級 電影成「廉價娛樂」
但中國春節電影市場異常火爆的另一主因,被認為也和中國國內經濟下行、消費降級趨勢有關。《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指出,隨著房市低迷、就業市場疲軟,不少中國民眾選擇減少外出旅遊,以看電影取代其他昂貴娛樂方式。
社群媒體上,不少年輕人分享「如何過年少花錢」,甚至有人將「多看幾場電影」視為節省開支的方式之一。《路透社》在報導中就援引中國網友評論,稱「現在飯店太貴,旅遊成本太高,不如去電影院享受幾個小時的快樂。」
此外,外界關注中國春節檔的「國產片壟斷」現象。儘管官方大力宣傳影視市場復甦,但有影迷指出,影院排片幾乎全由中國電影壟斷,鮮少見到外國大片,質疑政府是否透過「國產電影保護月」等政策刻意扶植本土產業。
儘管如此,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數據來看,雖然今年春節票房數據亮眼,但整體電影市場仍未完全走出疫情陰霾,2024年全年票房為425.02億元,較2023年下降22.6%,且低於2015年的437.73億元,顯示影視產業復甦仍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