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武戰情
12.5兆預算買武器 學者:國軍嚴重缺人操作
▲總統賴清德2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1.25兆國防特別預算案。(圖/記者朱永強攝)
- 記者呂炯昌/台北報導 2025-11-28 07:30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府26日宣布將提出史無前例的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兆)國防特別預算,打造「台灣之盾」。國防部表示,將採購飛彈、精準彈藥、無人機等7大項目武器。不過,學者警告國軍編現比持續下降,基層嚴重缺人,將不利於新購武器操作。
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受訪表示,有那麼多採購計劃要進行,可以遇見國軍單位可能會出現新增單位、既有單位擴編,例如濱海作戰指揮部,要打造「台灣之盾」,防空部隊也要擴增,要買大量無人機,無人機操手勢必也會大量增加,預期國軍未來總員額、作戰單位數量會有相當幅度增加,而不是減少。
揭仲表示,作戰單位增加,就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自願役擔任核心,但今年6月自願役士兵編現比只剩 63%,而2020年編現比有93%,也就是4年半時間自願役士兵編現比掉30%,作戰部隊下士編限比剩65%,換句話說,基層沒有足夠數量的士兵跟士官,可以維護、操作武器,義務役扣除訓練僅剩8個多月,雖然義務役可以拉高編現比,但不適合用於複雜武器的維持與操作,會造成基層單位武器運作造成困難,國防部必須要設法解決。
揭仲認為,國軍增加待遇有必要,但是應該要拉大戰鬥部隊與非戰鬥部隊之間的差距,讓人願意前往戰鬥部隊提高誘因,非齊頭式加給,國軍基層下士、士兵缺人光靠待遇提升仍不夠,是多重因素造成,包括戰演訓任務繁重,導致基層單位業務量大,不堪負荷。現在又有一堆單位要新編、復編,後備單位也要擴編,導致現役基層單位是蠟燭多頭燒。
揭仲認為,國防部必須多管齊下解決問題,從了提升待遇外,還要減輕基層負擔、後備單位擴編步調要暫緩一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1.25兆買武器裝備,國軍人力也需要有與時俱進的更新與調整,因為少子化問題,的確兵員不夠,武器操作人員與兵力是否有調整空間,都需要做評估思考,現代戰爭不是人多就好。例如,買「台灣之盾」操作的人,就跟傳統步兵就不太一樣,如何留下優秀人才會是接下來的考驗。
針對武器採購項目是否需調整,林穎佑認為,總統府公布的是大方向,實際採購是國防部,跟美方、軍工企業等單位可以再做細部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