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單一市場依賴 台泥為營業損失致歉投資人
▲台泥今舉辦法說會。(圖/台泥提供)
-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 2025-11-27 16:27
[NOWnews今日新聞] 台泥今(2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董事長張安平先是針對營業損失向投資者致歉,隨後宣示永續承諾減碳目標,「水泥不再是建材,是文明的宣言;我們的存在不是要讓世界更硬,而是要讓世界活得更久,呼吸得更燦爛」,將在2030年跟2016年相比減碳26.8%。
法說會現場,張安平兩側的不再只是熟悉的台泥兩岸水泥事業體高階主管,而是掌管「歐非低碳水泥」與「歐洲充儲能源」的兩位外籍高階主管,分別為Suat Calbiyik及Stefano Terranova,台泥期待回應外界對台泥轉型與營運的關注。
過去20年台泥高度依賴「兩岸水泥」,但隨著大陸產能過剩市場內捲,加上台灣本業受到房地產不景氣影響,過去幾年積極佈局歐非水泥、新能源做為第三、第四隻腳,希望在傳統產業寒冬時補位。總經理程耀輝表示,水泥業務雖然毛利、營收占逾八成,但營收土耳其占27%,比台灣22%、中國大陸20%多,葡萄牙與非洲合計16%;毛利則土耳其高達36%,葡非合計25%,台灣及中國21%及6%。
程耀輝說,今年並非尋常一年,面臨地震、氣候變遷、匯率等不可控因素,還有三元廠災損,歸屬母公司淨利受到約150億元影響。雖然有88%不是現金減損,現金流壓力不大,但仍把困難轉為動力,強化風險管控,啟動RBA與ISO 31000,也用科技手段如CCTV進行礦山 3D建模監測、太陽能板追蹤是否故障、變電站變壓器溫度監測、預熱塔高空巡檢等。

另外,張安平在法說會一開始指出,今年台泥發生的意外比較多,在管理上針對供應商和管理都有不到位的問題,造成投資者損失、營業的傷害,「我個人向所有投資者道歉」。隨後以以法文「Raison d’être(存在的理由)」為題,向投資人描繪了未來的台泥生產據點,將不再是冰冷的工廠,而是具備 AI 自學、能吸碳儲能的「文明級系統」。
張安平表示,「全球七成的水泥,是在 1990 年以後生產的。換句話說—— 我們這一代,是讓地球增加最多碳的一代。 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成為最懂得反省的一代。」台泥正透過 AI 與人腦共創,讓數據與自然對話。未來的台泥工廠將是城市的綠色細胞,不再只是消耗資源,而是能主動為環境「追回時間」。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台泥存在的理由—不只為了讓世界更硬,而是為了讓世界活得更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