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持有虛擬資產8成為賺錢 另有34%想收藏

▲投資還是收藏?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調查結果發現,除了獲利動機外,有34%民眾以「收藏心態」看待虛擬資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投資還是收藏?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調查結果發現,除了獲利動機外,有34%民眾以「收藏心態」看待虛擬資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在加密市場自高點回落、投資情緒逐漸回歸理性的背景之下,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今(25)日公布「2025虛擬資產調查報告」,發現除獲利動機外,已有34.8%的持有者以「收藏品」角度看待虛擬資產。此一趨勢顯示,虛擬資產於台灣市場的定位正從投機性交易,逐步轉向具備長期價值的資產類別。

根據調查結果指出,持有虛擬資產的主要目的,有87.4%為「投資獲利」,另有34.8%為了「持有收藏」,還有30.3%用於「支付或匯款」。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分析,收藏成為第2大持有動機,主要與虛擬資產的3項特質相關,即稀缺性、長期增值期待與可傳承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調查於今年9月比特幣創下歷史高點期間進行。雖然其後行情回檔,但從數據可見,持有者不再只著眼短期波動,而是逐步重視虛擬資產的長期價值與配置意義。

首先,稀缺性提升價值認同,虛擬資產成新世代「限量收藏」比特幣2100萬枚的固定供給,使其天然具備稀缺屬性,也讓許多持有者逐漸以「收藏品」視角看待比特幣等主流虛擬資產。對新世代而言,虛擬資產不再只是價格波動的反映,而更像是科技時代的限量收藏品,其稀缺性與獨特性已成為重要的價值來源。

再來虛擬資產也可傳承下一代。無國界、易管理、去中心化的跨世代資產調查顯示,持有者對虛擬資產的熟悉度由 2023年的6.49分提升至2025年的7.5分(滿分10分),代表市場正在邁向「認知成熟期」。這意味虛擬資產已不再僅被視為短期工具,而逐漸成為具備跨世代傳承潛力的資產形式。

遠東商銀Bankee社群銀行AI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戴松志表示,相較於房地產、藝術品或股權,虛擬資產具備高度分割性、跨境管理便利以及免去複雜過戶程序等優勢,使下一代得以更低成本、更高彈性地承接資產。透過冷錢包可自行管理虛擬資產,更能落實資產自主權,而去中心化特性亦更符合新世代重視自由與透明的價值觀。

當然,獲利仍為主流,但「收藏心態」正在成形,市場更趨成熟雖然大多數持有者仍以獲利為主要目的,但收藏心態的浮現,象徵市場觀念已逐步從短線交易轉向長期布局。戴松志指出,當投資人願意以收藏者的角度看待虛擬資產,背後代表的是長期持有的態度,也意味著他們認同虛擬資產具備可代代傳承的長期價值。

整體而言,虛擬資產正從單純的投資標的,演進為兼具收藏、傳承與長期增值潛力的跨世代資產。此趨勢反映台灣虛擬資產市場已達到重要轉折點,正邁向下一階段發展,「價值、時間與信任」將逐步取代「情緒、炒作與短期波動」。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