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高市早苗引爆日中對立 裴洛西掀蝴蝶效應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接受質詢,明確表態中國若對台動用軍艦等武力攻擊,日本將可能認定為「存立危機事態」,引發中國不滿。(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5-11-23 10:21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國會答辯時,提及有關於「台灣有事」的言論,引發中國大力反彈。不過外媒指出,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於2022年訪台時,中國在台灣周邊發動恫嚇性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就已經起了連鎖反應,使得日本促使其國防和經濟安全政策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
根據彭博社報導,裴洛西在2022年8月訪問台灣,是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美國最具權勢的政治人物首次訪台,當時外界普遍預期會引發北京的強烈反彈。中國隨後確實大規模增加了繞台軍事演習,並多次越過美國劃定的台灣海峽中線。
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成「警醒時刻」
然而促使日本公眾和立法者覺醒的,是中國在大幅升高軍事行動時,發射彈道飛彈穿越台灣上空、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這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目前任職於東京地緣經濟學研究所的前日本防衛省官員小木洋人回憶指出,「這對普通日本公民來說,是一種警醒。」他指出,事件發生後,日本民眾在當年年底前堅決支持對國家安全戰略進行重大改革。
小木洋人解釋說,2022年8月的飛彈事件對日本的立法者和廣大民眾產生了強大影響。此前,反對黨成員堅決反對增加國防開支,但到2022年底,爭論的焦點已轉變為「如何為開支買單」,而非「是否要進行」。
國防支出不再設限,對中態度趨強硬
這場轉變促成了日本國會對執政的自由民主黨提高國防開支的努力的阻力減弱,時至今日,日本的防衛產業已成為其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
2022年底,日本政府通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與《防衛力整備計畫》三份關鍵文件,將中國認定為「確保日本和平與安全的最大戰略挑戰」,規劃在五年內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2%,打破長達數十年的1%限制。目前國防支出約為1.8%,但目標在2027年達成北約(NATO)水準,並呼籲加強與美國防務行動的整合,並發展在遭受攻擊時打擊敵方基地的「反擊」能力。
此舉標誌著日本和平主義在1940年代被植入政治體系後,在國家安全觀念上發生了巨大演變。儘管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在日本引發了關於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的積極討論,而在北京向日本海域發射飛彈的決定,讓日本意識到中國是一個「真正的安全威脅」。民意調查顯示,在飛彈事件後,約有六成受訪者支持日本獲得「反擊」能力。
企業設立專門部門應對「經濟安全」
這場「覺醒時刻」同樣影響了日本企業界。地緣經濟學研究所研究員江藤名保子表示,許多日本公司在2022年後設立了專門的經濟安全部門。該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到2024年初,超過38%的主要日本公司設立了此類部門,並越來越將政府視為應對經濟安全問題的指導方。
首相挺台言論加劇日中緊張
在日本公眾和企業界對來自中國的風險重新敏感的背景下,東京越來越將台灣視為國家安全的關鍵。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公開表態指出,若中國對台動武,可能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立危機事態」,顯示日本對台海情勢的警覺已不再停留於觀望層面。
中國不出所料地抨擊了這一言論,並已採取經濟反制措施。然而在日本國內,高市早苗及其內閣支持率卻進一步攀升至約70%,這是繼二十年前的前日相小泉純一郎以來,日本領導人的最高支持率。
報導指出,裴洛西在三年前訪台時,恐怕難以預料這趟行程會在日本掀起如此深遠的國安變革。江藤名保子表示,「我們回顧2022年,會發現那是日本邁入新時代的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