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高市早苗掀中日震盪!旅日網紅揭扎心事實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集體自衛權」的言論,激起北京強烈不滿,中日關係持續緊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集體自衛權」的言論,激起北京強烈不滿,中日關係持續緊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集體自衛權」的言論,激起北京強烈不滿,中日關係持續緊張,至今未見緩和。經常針砭時政民生、曾在中國微博坐擁800萬粉絲的科普網紅李汀直言,雖然很多中國人喊著要高市下台或道歉,彷彿只要她低頭就能解決問題,但在這次事件中,有幾個扎心的事實,是中國民眾必須認清的,包含高市早苗具有主流民意基礎、日本不像中國那樣走「全國一盤棋」而缺乏政治多樣性,所以並不適合將中國封閉的政治路線及思維,照搬來解釋此次的風波。

李汀21日晚間在YT官方頻道《汀見》(原名「大臉撐在小胸上」)上發布影片,開頭先仔細梳理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包含高市早苗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相關言論、她具體說了什麼、中國官方的反應、「戰狼」外交官薛劍的過往爭議等等。接著,就將話題轉入事實釐清,包含高市早苗的涉台主張,並非就任首相後才開始,而是在日本社會具有確定的民意基礎,所以也不會因此就撤回言論或下台。

李汀指出,高市早苗作為日本保守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張一貫如此,公開且透明,她本人也從不掩飾,所以日本民眾對她的價值觀是非常清楚的,壓根就不存在「上台後就原形畢露」的說法,所以日本對台灣的態度,也不會因為高市下台與否而有改變。雖然,日本首相並不是由選民直接一票票選出,而是由通過執政黨總裁選舉產生,但這也需要獲得黨內議員、成員的廣泛支持,有一整套制度設計保障能間接代表選民意向,高市既然能成功當選,說明黨內和大部分民眾,對她的保守強硬路線是認可的,是有深厚民意基礎的。

李汀表示,中國民眾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選舉權,權力高度集中,路線方針全由領導人說了算,就算有政治博弈,也只是少數人的祕密博弈,而不是選舉層面的博弈,長期在這種政治思維下,中國民眾很容易以為,日本人就是跟著高市早苗走,而忽略日本的政治路線,是由社會結構和選民偏好構成的,不會因為某人上台或下台就全盤改變。

李汀還提到,過去10、20年,日本社會的整體心態發生很大轉變,對台海風險的關注、對中國的戰略焦慮、對美日安保同盟的依賴、對加強軍力的支持度上升等等,即使對於日常不關心政治的日本人來說,他也知道有日本小孩在中國遇襲、中國網紅跑到靖國神社撒尿,日本但凡發生什麼天災人禍,中國網路幸災樂禍的態度,又或是有中國小孩看完《南京照相館》之類的影片、哭喊要殺光小日本,這些日本媒體也會報導,多年下來,導致日本民間積累出不安全感,以及被冒犯的普遍情緒。

當然,這次事件,日本內部也存在反對高市的聲音,從政界、媒體到民間都有,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批評聲音主要都停留在策略層面,比如認為高市發言應更謹慎、不該魯莽,或是著重在法理上的技術討論,而不是批評她的總體政策或價值觀。換句話說,存在部分支持、部分反對的狀況,但整體而言是同意高市觀點的。

李汀強調,對於一些中國民眾而言,上述概念並不好理解,因為在中國,官方立場就等於全民立場,公開反對的異議人士是要付出代價的,忠誠度變成政治評價的最重要標準,忠誠不絕對就等於絕對不忠誠,全國一盤棋、路線必須一致,直白的講,中國在政治主張上,就沒有「多樣性」這一說,多樣性反而被視為分裂和風險,必須被消除。

最後,李汀說道,這樣的政治生態在潛移默化中,或多或少規訓了中國人民的思維,但這畢竟只是中國特色,不是地球真理,在日本等民主國家,反對者是不需要閉嘴的,支持者也可以只是部分支持,在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裡,有限度或有條件的支持,本就該是多數人,絕對忠誠或絕對反對的人才應該是少數,正是因為存在不同聲音的政治博弈,健康的政治生態才得以構成。中國作為日本最大也最重要的鄰國,與其寄望於某個官員道歉或下台,不如正視兩國從官方到民間,那條越拉越大的鴻溝,不要讓鴻溝最終變成深淵。

李汀是誰?

李汀是已移居日本的中國媒體人王志安的前妻,現在也住日本。先前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氣象科普委員會委員,還曾是新浪微博簽約的自媒體,筆名「大臉撐在小胸上」,發表過近百餘篇大氣科學與氣象類科普文章,涵蓋霧霾、全球暖化、聖嬰現象、24節氣、龍捲風、雲的分類、天氣預報等熱點氣象問題。

李汀曾在微博擁有超過800萬粉絲,除了科普文章,理工背景出身的李汀,近來也經常會從邏輯分析的角度,發表對中國時事事件的看法。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