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10月外銷訂單再創高 全年漲幅有望破2字頭
▲這次外銷訂單創高仍是因為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旺盛,帶動客戶拉貨動能持續增溫。(圖/記者許家禎攝,2024.5.31)
-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2025-11-20 18:48
[NOWnews今日新聞] AI熱潮尚未退燒!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10月外銷訂單693.7億美元,創下同月新高、單月第2,年增25.1%。而今年前10月訂單金額達5937.4億美元,歷年同期新高,預估只要11月、12月維持每月平均接單569億美元,全年年增率就可以衝破2成。
統計處預估,11月訂單金額為667億美元至687億美元,年增27.6%至31.4%。
據統計,這次外銷訂單創高仍是因為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旺盛,帶動客戶拉貨動能持續增溫,但部分傳統產業仍受市場競爭及需求動能不佳影響,抵銷部分增幅。
按主要接單貨品分析,科技貨品中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不墜,激勵電子及資訊信產品接單動能續強。資通通信產品訂單金額為225.7億美元,創下「最強10月」、單月第2,年增近3成;電子產品訂單金額為284.1億美元,創下歷史高;光學器材訂單金額為17.1億美元。

然而,相較於9月,資通信產品及光學器材都是呈現月減。統計處長黃偉傑表示,目前伺服器訂單會因產品組合不同,造成價格出現差異;筆電的訂單減少,造成它月減;光學器材則是因面板訂單在第4季呈現衰退。
傳統貨品方面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如機械因半導體業者積極擴充產能,帶動半導體設備訂單成長,年增16.0%;化學品因藥品接單成長,年增4.4%。但塑橡膠製品、基本金屬仍衰退近1成。
而先前中國政府宣布要發起「反內捲」、「減產令」,但似乎傳產改善狀況有限。黃偉傑說,前幾個月出現正成長,主因是廠商在去化後的短期回補庫存,並非真正的需求回升,認為中國反內捲政策還在發酵,廠商反應傾銷還存在,後續應持續觀望。
台灣按往例會出現「年底拉貨潮」,但今年因為對等關稅,終端市場早已經開始拉貨,甚至出現6月「拉貨拉到聖誕節」。
然而,按照現有統計,今年年底並未因為拉貨潮提前受影響。黃偉傑解釋,因為AI實在太好,導致過去傳統歐美聖誕節旺季的筆電、消費電子產品都掩蓋掉,再加上部分廠商回應訂單提前,但是也有廠商回應,關稅牽扯下訂單有出現狀況,很難看出到底拉貨效應有沒有受影響。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11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48.0,預期11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10月份減少,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46.8、49.9及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