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104:員工想延退76.6%企業未執行

▲露中高齡主動應徵人數從2023年每月平均6.1萬人,成長到2025年的8.2萬人。(圖/NOWnews 資料照片)

▲露中高齡主動應徵人數從2023年每月平均6.1萬人,成長到2025年的8.2萬人。(圖/NOWnews 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104高年級最新發布《2025超高齡社會企業人才永續的新思維白皮書》,揭露中高齡主動應徵人數從2023年每月平均6.1萬人,成長到2025年的8.2萬人,3年成長34%;80.6%的中高齡員工,希望60歲以後繼續工作,但68.6%的企業缺乏實質制度。隨著AI應用普及,60.7%的企業對於全齡人才的AI能力有高度期待,但對於中高齡的AI能力,僅42.6%的企業高度期待。

《勞基法》修法通過勞資可以協商延後65歲強制退休年齡,鼓勵中高齡繼續留任。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2025超高齡社會企業人才永續的新思維白皮書》,80.6%中高齡員工希望60歲以後繼續工作,其中,60.2%願意在65歲以後才退休;中高齡對於延後退休有高度意願,但34.2%的企業對於留用中高齡員工沒有任何措施,僅34.4%企業停留在口頭鼓勵,合計68.6%的企業缺乏實質制度。

針對有意退休的中高齡員工,《2025超高齡社會企業人才永續的新思維白皮書》指出,55.6%的企業沒有員工退休規劃,21%企業還在規劃、目前暫時沒有,合計76.6%的企業缺乏明確或實際執行的員工退休準備制度。至於有員工退休準備的企業,42.1%提供回聘制度、占比最高,23.8%提供優於法令的退休條件,21%提供團體年金險,提供退休準備服務(課程學習)、志工或社團參與的企業不到兩成,協助中高齡需要的第二人生藍圖準備明顯不足。

104高年級總經理吳麗雪指出,日本、新加坡2024年6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超過2成,企業透過建立「延後退休+回聘雙軌制」,視退休為職涯轉型一環,讓資深員工成為導師與知識守門人,對企業而言,留任制度是永續治理的延伸,結合薪資彈性、再聘安排與退休前學習支持,延續人力資本,同時回應員工財務與心理安全需求,讓退休成為共創新價值的起點。

AI大浪來襲,企業如何看待中高齡員工的AI能力?根據《2025超高齡社會企業人才永續的新思維白皮書》,46.4%的企業認為,已是高中齡員工應具備的基本技能,24.7%認為可提升薪資待遇。中高齡如何應用AI?48.2%企業認為可用於行政庶務、39%應用在客戶服務、28.3%應用在人力資源,最看好AI應用在「支援性、客服型」工作。當企業看重中高齡AI能力,41.5%提供免費學習資源、37.9%提供內部課程或專家分享、20.5%補助外部培訓課程,但也有高達31.2%暫無AI培訓措施。

吳麗雪觀察,企業對中高齡使用AI若停留在「高期待、低支持」的矛盾,期待與支援落差,讓中高齡被困在數位鴻溝,持續加劇中高齡的焦慮與排斥感;建議建立內外部AI學習資源,針對中高齡設計更彈性的學習方案(如模組化課程、小班制、實作導向),降低進入門檻,將AI學習納入職涯發展的一部分,讓中高齡員工真正銜接數位轉型,避免「會用AI」淪為世代鴻溝。

當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的AI能力,吳麗雪建議中高齡求職者透過個人平常使用的數位工具,展現與時俱進的能力,或透過104高年級嚴選人才服務,評估工作適合度、和顧問面談找亮點,提高獲得企業面試邀約的機會 。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