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中國鎖台能源恐挫晶片供應 研究籲美這樣做
▲有外國智庫研究警告,有鑑於台灣對全球晶片產業的重要性,中國若對台灣實施能源封鎖,確實可能癱瘓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需要預做準備。(台積電示意圖/記者許家禎攝)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5-11-18 09:34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7日在白宮會見傳媒時又提到台灣,重申台灣搶走幾乎全部的晶片生意,該產業接下來幾年將會回流美國,也再度凸顯美國對晶片安全議題的重視。有外國智庫研究警告,中國對台灣的能源封鎖,確實可能癱瘓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建議美國擴大自身液化天然氣(LNG)的出口能力,使美國能源成為「台灣韌性」的核心要素。
美媒《福斯新聞》引述「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FDD)報告,中國或許不會發動一場可能引發核武國家血腥衝突的戰爭,但會嘗試不費一槍一彈、一兵一卒就征服台灣,比如透過切斷台灣的燃料和電力供應,迫使台灣政府投降。
該研究警告,如果中國成功限制台灣的能源供應,影響將十分重大,由於台灣負責生產全球大部分的先進半導體,任何長時間的電力中斷,都可能導致全球電子和國防製造業停滯,並衝擊美國的供應鏈和市場,這些研究發現來自今年夏天一項名為「能源圍城」的模擬演練成果,旨在測試中共,如何從對台施壓外交和經濟壓力,升級到阻止台灣的能源進口。
研究並提醒,台灣幾乎所有能源都依賴進口,其中一半來自天然氣,約30%來自煤炭,自身能源儲備僅夠維持幾週,這種依賴性使台灣成為全球能源安全最不穩定的經濟體之一;而且台灣三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煤炭卸貨港,都集中在島嶼西岸,需經過狹窄的台灣海峽航道,因此處於中共飛彈的射程之內。
研究共同作者之一的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直言,比起戰爭,脅迫才是北京更傾向使用的武器,類似於能源封鎖的行動,將產生連鎖反應,重塑全球市場和穩定。同時,北京還會透過「灰色地帶」策略,包含網路攻擊、散播大量虛假資訊或謠言,關於停電、燃料囤積、政府無能等等,以此削弱公眾信任,瓦解民眾士氣:「對北京而言,虛假訊息並非次要手段,而是主要武器,一場意在控制輿論,削弱對手意志的行動。」
有鑑於台灣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該報告呼籲美國,應擴大其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特別是透過新的阿拉斯加計畫,確保能夠直接向台灣供應能源,並使美國能源成為台灣韌性的核心要素。
此外,報告也建議美國,讓美國海軍做好護航準備,以此向中共發出明確訊號-美國將對任何試圖以「灰色地帶」手法封鎖台灣的行動做出回應,因為真正令中國不安的,不是台灣的反抗,而是台灣人民抵禦脅迫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