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薛劍嗆「斬首」 矢板明夫曝高市政權陷兩難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近期在網路上的激進言論,引發日本社會輿論譁然。(圖/翻攝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
-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5-11-17 08:22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起中國不滿,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群平台上揚言「斬首」,引爆日本社會不滿,更將日中關係推向緊張。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印太戰略智庫(IPST)執行長矢板明夫表示,若換作普通人早已被警方帶走,但薛劍具有外交豁免權,日本能做的僅剩驅逐出境,不過驅逐與否都有一定風險,高市政權必須做出全盤權衡考量。
矢板明夫在臉書上發文提到,薛劍近日在社群平台X(舊稱推特)上發表「要將日本首相砍頭」的暴力侮辱性言論,已經在日本社會引起公憤。他指出,如果換做是普通人,薛劍或許早已因「殺人預告」、「恐嚇」等罪名被警方帶走,但他有外交豁免權,日本能做的只剩「驅逐出境」。「偏偏這一步,是外交上最沉重、最具破壞性的手段,很難輕易做出決斷。」
矢板明夫表示,日本在歷史上僅動用四次「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通告。對象包括參與金大中綁架案的韓國外交官、參與刑事犯罪的非洲某國外交官,還有日俄外交官互逐等,因此薛劍是否會成為第五個案例,也備受關注。
矢板明夫分析,日本政府擔心的是,一旦驅逐薛劍,中國國內輿論極可能把他捧成「抗日英雄」。以中國當前民族主義高漲的氛圍來看,他回國後被推上神壇、繼續煽動仇日,並非不可能的情節,而這正是日本最不願看到的局面。此外,中國政府也可能採取對等報復,驅逐日本外交官、操弄反日情緒,從而使在中國生活與工作的日本人、留學生承受更大風險。
但若不驅逐,日本國內民意已經沸騰。矢板明夫指出,尤其是以保守派為基盤的高市政權,更不願承擔被批評「對中國軟弱」的壓力。這使得政府在兩難之間難以輕易做出決定。
矢板明夫提到,還有一個辦法是,「讓薛劍留在日本,把燙手的山芋交還給中國。」他指出,「一個被日本社會討厭、無人願見的外交官,還能開展什麼外事工作?各界活動應不會再邀請他,他無法發揮影響力,反而會被軟封印,成為自己戰狼姿態的囚徒。某種程度上,這甚至比驅逐能更有效地削弱他。」
最後,矢板明夫強調,驅逐與否,各有巨大風險。高市政權眼前的問題並不是「該不該驅逐」這麼簡單,而是牽動國內輿情、對中關係、在外邦人安全、日本國家利益之間做出全盤的權衡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