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電力崩盤 緬甸全面轉向太陽能
▲緬甸多地電力不穩,從住家到商店紛紛改裝太陽能系統,成為當地最普遍的供電方式。(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楊雅婷/綜合報導 2025-11-15 13:00
[NOWnews今日新聞] 泰國年初為打擊緬甸境內的電信詐騙園區,切斷部分跨境電力輸送,也意外衝擊緬甸一般民生。從醫院到小商家,甚至一般民宅,全都因為電力不穩而加速投入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成了戰亂下的「救命裝備」。
自2021年軍事政變後,緬甸內戰持續升溫,電力產能持續下降。軍政府遭西方制裁卡住資金管道,基礎設施維修能力大幅下滑,連燃料進口都不穩定,讓民眾長期面臨停電、跳電與供電時段縮短的問題。世界銀行估算,緬甸2024年的電力產能已倒退回2015年水準,衝突地區更被形容為「災難級」供電狀況。
在大環境崩壞下,中國製的便宜太陽能板成為補位者。根據中國海關資料,今年1月至9月,緬甸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金額翻倍成長,達約1億美元,較疫情前暴增8倍以上。
緬泰邊境城鎮苗瓦底居民透露,當地如今「四分之三的人靠太陽能過日子」,商家用得更兇,不少餐廳、雜貨店、飲水站、診所和學校紛紛設置小型太陽能系統,只為確保照明、冷藏、電子支付等基本功能能正常運作。
緬甸能源業者也見證了這場「人民自救潮」。Parami能源公司董事長皮瓦敦表示,家用太陽能系統從2019年的幾百套,暴衝到2025年估計約30萬套。一組家用系統售價不到1000美元,可提供四到五小時電力,足以同時供應兩台冷氣機運作,對多數家庭而言已能解決基本需求。
雖然花費不算便宜,但與柴油發電機相比仍然划算。柴油機不只要價約7000美元,每週還得花上50至100美元買燃料;在物價飆升、薪資停滯的緬甸,一般家庭根本負擔不起。
皮瓦敦預測,未來太陽能系統可望為緬甸約200萬至250萬戶家庭提供穩定電力。值得注意的是,緬甸、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的民眾近年紛紛擁抱太陽能,並不是為了呼應氣候目標,而是因為在戰亂與崩壞的能源體制中,太陽能已成為最可靠、也最無奈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