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安華提交成績單!外交亮眼內政爭議升溫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以積極外交布局重塑國際形象,從東協峰會到對等貿易協議,展現中庸穩健的領導風格。(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以積極外交布局重塑國際形象,從東協峰會到對等貿易協議,展現中庸穩健的領導風格。(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在結束東協輪值主席任期之際,交出一份外交成績亮眼、但內政仍備受爭議的年度報告。他以積極的區域外交布局、靈活的國際平衡策略讓馬來西亞在東協重獲能見度,卻也因貿易協議與經濟改革陷入民意分歧。

在外交方面,安華(Anwar Ibrahim)任內推動泰柬和平協議,協助東帝汶成為東協第11個會員國,並成功邀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出席峰會,展現馬來西亞的外交號召力。他強調「不選邊、不對抗」,在中美競爭中維持「均衡外交」,一方面與中國保持緊密經貿合作,另一方面也與美國簽署對等貿易協議,企圖鞏固雙邊關係。

這項美馬協議也引發國內激烈爭議。協議內容要求馬國維持多數商品19%的關稅稅率,同時放寬美國合金鋼、管材及稀土等產品的進口限制,並開放出口關鍵礦物至美國。反對黨與前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批評這是「出賣主權」,擔心馬來西亞在美中角力中被迫選邊。吉蘭丹州政府更聲稱要「捍衛非放射性資源的地方主權」。

安華陣營則回應,協議中設有單方退出條款,不會損害國家利益。經濟學者指出,若能藉此吸引技術轉移與下游產業投資,長遠有助提升出口附加價值。不過,傢俱與半導體等關鍵產業並未被納入減稅名單,使得實際受惠有限。

在經濟層面,安華上任後推動稅務改革、重整補貼制度,並向全民發放100令吉(約新台幣700元)現金補助。第三季GDP成長率預估達5.2%,優於上一季的4.4%。但中小企業公會反映,企業仍受現金流不足、成本上升與銷售服務稅擴大徵收等問題困擾,整體景氣復甦有限。

民意方面,安華在城市與青年族群的支持度上升,特別是受過教育的中產階層。不過在吉打、登嘉樓與吉蘭丹等保守州屬,國盟仍掌握輿論主導權,藉「政府未捍衛馬來人與回教徒利益」的論述削弱執政聯盟的影響力。安華近期多次公開關注加薩議題,被視為試圖修補這項信任缺口。

民調機構默迪卡中心指出,安華政府的整體支持率已回升至約五成,年輕選民支持度更超過六成。隨著國會局勢穩定、執政聯盟擁有近乎絕對多數,外界推測安華可能於2026年前後提前解散國會,與柔佛、馬六甲州選同步舉行大選,以穩固政權。

學者分析,若安華能妥善運用外交成果與現金補貼政策,鞏固中間選民並穩住馬來基本盤,2026年可能成為他爭取「再造共識」的關鍵年。然而,若貿易政策引發更深層的主權疑慮與地方反彈,這份「雙刃劍式的外交勝利」也可能成為他執政的最大變數。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