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台積電、輝達在美開花 專家:美對台倚賴降

▲輝達與台積電近日宣布,雙方已完成首批在美國本土生產的Blackwell晶圓。專家分析,美國未來可能不再倚賴台灣是顯而易見。(圖╱取自輝達官網)

▲輝達與台積電近日宣布,雙方已完成首批在美國本土生產的Blackwell晶圓。專家分析,美國未來可能不再倚賴台灣是顯而易見。(圖╱取自輝達官網)

[NOWnews今日新聞] 輝達與台積電近日宣布,雙方已完成首批在美國本土生產的Blackwell晶圓,台積電即將量產,象徵美國推動「晶片回流」政策初見成效,有學者警示,這意味著美國未來可能不再倚賴台灣。對此,專家表示,這是顯而易見的,不只是對台倚賴下降,台灣國家安全性也可能下滑,這也是大家擔心的,但也已成事實。

輝達與台積電上週宣布,首批在美國本土生產的 Blackwell 晶片晶圓正式完成,將用於AI資料中心與高效能運算平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親自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慶祝儀式,強調「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現在在美國製造」。

不過,旅美學者翁履中提醒,當台積電的生產與投資逐步轉移至美國、日本與歐洲,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正在被稀釋。黃仁勳那句「最重要的晶片在美國製造」正透露另一層現實:美國未來可能不再需要依賴台灣。

翁履中說,當美國吸納人才與技術、掌握上游材料與關鍵設備時,台灣勢必面臨「實質去台化」的過程。「名稱裡有台灣,不代表利益都回到台灣。」未來的高薪職缺、技術資料、供應鏈價值都在美國本土累積,「台灣的光環仍在,但主導權正在外移。」

對此,證期雙照分析師翁偉捷表示,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從台積電答應到美國設廠那一刻起,美國名義上是針對北美洲客戶需求要求進行生產與討論,但大家都清楚美國用於國防安全,要求台積電赴美國設廠,為的是確保美國半導體產業有足夠晶片化解對台灣生產晶片的依賴。

他直言,這也將造成台積電台灣廠房比例下降,台灣將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台積電美國廠部分,現階段也將持續擴廠,以台積電目前狀況來說,只要台積電沒有被分拆,「基本上都是同一間公司」,因此台積電是否供應鏈地位是否會被稀釋,從財報、營收角度來看,是沒有太大問題。

但如果從產能、生產線配置比例來看,台積電高端製程產能配置將以美國廠為主,其他則相對較倚賴台灣,但台灣若不是高階製程,美國對台灣的倚賴性就會下降,翁偉捷警示,在地緣政治考量之下,台灣國家安全性也會下滑,這也是大家現在擔心,「不過擔心也沒用因為已經變成事實」。

翁偉捷也憂心,台積電未來在持續不斷強化美國生產的過程中,可能台灣產能將會有供過於求,亦或是被控制的風險,現在「台積電的帳面上看不出來」,但如果長期演進,對台積電毛利率或接單狀況來說都會有影響。

翁偉捷提到,如今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風險當中,其實企業更多是政治考量的部分,未來台積電在2奈米製程方面持續在台灣建廠,但是否美國廠將會朝向更高階的廠房去發展?畢竟主要客戶是美國客戶,「高階製程也都是他們在使用」,2奈米以下如1.4、1.6奈米是否仍集中在美國廠,而非在台灣擴建,可能就會發生大家過去比較擔心的事。

不過,他強調,仍要看台積電未來怎麼做,才能更明確地判斷。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