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鞭刑能治詐騙?星媒曝詐團恐有「反制之道」
▲新加坡政府近期研擬修法,考慮將詐騙犯罪列入鞭刑適用範圍,讓詐騙犯、詐騙集團成員和招聘人員面臨強制性鞭刑,刑度為6~24鞭。(示意圖/翻攝維基百科)
-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 2025-10-18 18:22
 
[NOWnews今日新聞] 新加坡政府近期研擬修法,考慮將詐騙犯罪列入鞭刑適用範圍,讓詐騙犯、詐騙集團成員和招聘人員面臨強制性鞭刑,刑度為6~24鞭。相關話題也在台灣引發討論,台灣是否應該跟進實施鞭刑,不同政治人物各有不同看法。對此,有新加坡媒體認為鞭刑是否能堵絕詐騙存在疑慮,直言個人在平時提高警惕才是最重要的反詐防線。
新加坡內政部擬議修法,讓詐騙犯、詐騙集團成員和招聘人員面臨強制性鞭刑,刑度為6~24鞭,而協助詐騙洗錢,或提供身分證件或手機SIM卡的車手,則面臨最高12鞭的裁量性鞭刑。新加坡內政部強調,鞭刑具有威懾作用,可以阻止特定罪犯和其他潛在罪犯再次犯罪,確保罪行與罪犯獲得的懲罰相符。
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以社論評論此事,指出針對詐騙罪行加設鞭刑,反映了此問題的嚴重性。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新加坡人因詐騙蒙受損失已超過34億新元、約新台幣804.5億元。除了導致受害者金錢損失,受害者甚至可能因痛失一生積蓄,蒙受精神和心理創傷,詐騙案猖獗如同不斷蠶食社會人際互信等良善風俗,擾亂治安,動搖新加坡的法治權威。
然而,雖然詐騙犯罪問題嚴重,社論認為鞭刑並非堵絕詐騙的靈丹妙藥,原因很簡單,因為按照新加坡法律,女性、超過50歲以及不滿18歲的男性罪犯,均豁免鞭刑。所以,等到修法將詐騙納入鞭刑適用範圍後,不難想像這些豁免鞭刑的群體將成為詐騙集團的主要招募對象,進而讓鞭刑的嚇阻力大可折扣。社論最後結論,對付詐騙集團的鬥爭遠未結束,「個人在平時提高警惕仍然是重要的第一道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