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中國稀土管制!智庫:北京憂台晶片流到美國

▲美中貿易戰擴及稀土礦產,引發全球市場擔憂。歐洲經濟智庫「Bruegel」的專家指出,中國此舉可能是因為擔心台灣的先進晶片產能和技術轉移到美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中貿易戰擴及稀土礦產,引發全球市場擔憂。歐洲經濟智庫「Bruegel」的專家指出,中國此舉可能是因為擔心台灣的先進晶片產能和技術轉移到美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擴大稀土管制,包含無人機與高效馬達相關產業受到直接衝擊,半導體產業也受到間接衝擊。對此,歐洲經濟智庫「Bruegel」的專家指出,北京選在此時出手,突顯了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日益加深的不信任,恐怕會讓中國和美國進一步脫鉤。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還提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9月底要求台灣與美國晶片生產五五分,此舉可能讓中國擔心台灣的先進晶片產能和技術被轉移到美國,因此祭出稀土管制。

「Bruegel」資深研究員埃雷羅(Alicia García Herrero)在最新報告中表示,中國控制著全球85~90%的稀土元素加工產能,這對於包括電池、半導體和精確導引彈藥在內的供應鏈至關重要,中國大幅升級了對稀土元素的管制措施,限制範圍擴大到在中國加工的稀土元素含量低至0.1%的精煉技術、設備和產品,還禁止中國公民未經批准在海外從事稀土元素活動。

這些手法與美國對敏感技術的管制類似,鑑於實施此類規則的難度,中國可能會效仿美國,引入「實體清單」來監控全球稀土元素的最終用戶,這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對全球的影響。

受影響最大的產業包括F-35戰鬥機和波音飛機等所需要到的一些零件,在半導體領域,輝達、英特爾和蘋果的成本肯定會上升,生產供應可能會因而延誤,特斯拉等電動車廠商則面臨減產風險。歐洲的飛機公司和電動車商同樣將遭到重創,台積電也可能受到影響。

中國此時出手意欲何為?

原本外界預期川普與習近平將在韓國APEC峰會相見,中國此時出手顯得挑釁性十足。報告分析北京決策背後原因,一來是美國商務部在9月29日擴大了實體清單限制,新增的「50%」規定,讓清單上企業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也列入禁運對象,對中國打擊很大。同天,美國參議院也投票禁止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從特定的中國公司採購產品,並通過法案阻止中國對半導體、AI和量子運算領域的對外投資。

除了美國打擊引來報復外,北京此時出手可能還跟台灣有關。盧特尼克9月30日放話要求台灣與美國晶片生產五五分,雖然隨後遭到台灣當局否決,儘管如此,中國可能擔心台灣會將其先進的晶片技術和晶片產能轉移到美國,祭出稀土管制,或會限制台積電向美國公司銷售晶片,甚至之後中國當局可能將台積電列入實體名單,以進一步加劇美國打造本土AI晶片供應鏈的複雜性。

目前雙方仍保留談判協商空間,但即使中美再次達成貿易戰停火協議,彼此日益加劇的不信任感以及互相潛在的管制措施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將導致美國增加對其他地區採購稀土和精煉稀土的投資,中國則會持續減少對美國科技和市場的依賴,中美之間的經貿供應鏈加速脫鉤。跨國企業,尤其是半導體、電動車和國防領域的公司,在這過程中將面臨更高的適應成本。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