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馬來西亞校園性侵案 安華痛批教育失敗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於10月13日出席總理署月會時表示,國內教育體系長期偏重學術知識,卻忽視對學生價值觀與道德意識的培養。(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於10月13日出席總理署月會時表示,國內教育體系長期偏重學術知識,卻忽視對學生價值觀與道德意識的培養。(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馬來西亞馬六甲一所中學10月2日發生震驚全國的性侵案件,一名15歲女學生在教室內遭兩名同校高三男生性侵,另兩名男學生則涉嫌錄影與把風。四人均已遭警方逮捕與校方開除。此案引爆社會強烈反彈,也讓國內教育體系長期忽視道德與性別教育的問題浮上檯面。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13日在總理署例行集會上表示,馬來西亞教育制度長期以來過度著重學術知識,卻忽略價值觀與倫理教育,這種失衡是導致校園霸凌與性暴力事件屢發的重要原因。他也強調,學生出現極端不當行為,不能僅歸咎於學校與教師,家長同樣須承擔教育責任。

儘管涉案學生已被開除,但教育部允許四人於11月參加全國性的大馬教育文憑(SPM)考試,考場將設於扣留所或指定地點。教育部長法迪娜表示,案件進入刑事調查程序,由警方主導,不會因應考權利受阻。此舉卻引發網路輿論撻伐,認為此舉形同「優待嫌犯」,無視受害者權益。

維權組織「家長教育行動組織」主席諾阿茲瑪批評,涉案學生不僅涉及重罪,還將暴行拍成影片娛樂,行為極度惡劣,應優先接受司法懲處及心理輔導,再行安排補考。

總理署法律與體制改革部長阿莎麗娜則指出,無論教育部決定如何,警方對此案的調查不受影響。她強調,社會普遍誤以為未滿18歲就無需負刑責,其實未成年加害者仍可依法受罰,只是處理方式會考量年齡與犯行程度。教育總監莫哈末阿占補充,四名學生不會再踏入校園,所有考試將在拘留場所進行,州教育局也會安排心理與法律輔導,協助涉案者理解法律後果與行為影響,以防重蹈覆轍。

著名反性騷擾倡議人Ain Husniza表示,校園應是最安全的空間,如今卻成為犯罪現場,政府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譴責,必須加速推動《校園安全法》與「反性暴力政策」,並將性教育與性別意識納入正規課程,建立明確通報與懲處機制。

馬六甲校園性侵案不僅震撼社會,更突顯馬來西亞教育與司法制度在面對未成年加害者時的進退失據。當價值觀教育長期被忽視、校園安全機制不足、法律處理曖昧不明,受害者的權益往往淪為討論的次要位置。這起事件應成為制度反思的轉捩點,讓社會正視道德教育、性別尊重與司法正義的交集,真正落實「安全校園」不只是口號,而是每位學生都能實際感受到的保障。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