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 專家指台積電首當其衝

▲美國拋出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也引起業界震撼。專家認為,此一構想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積電。(圖/翻攝自Rapidus官網)

▲美國拋出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也引起業界震撼。專家認為,此一構想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積電。(圖/翻攝自Rapidus官網)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拋出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也引起業界震撼。專家認為,此一構想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積電,無論是資本支出的回收狀況、未來漲價權,以及供應鏈完整性,基本上都會對台積電未來造成明顯壓力。此外,這也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形成「半導體互相區域對抗」,以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遊說台灣讓美國生產一半晶片、台灣生產一半的「五五分」構想,讓美國可達到50%自製。他認為,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且美國將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

對此,證期雙照分析師翁偉捷分析,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積電,由於台積電幾乎是美國客戶,這樣的政策可能轉變成全數美國客戶訂單都在美國廠,台灣訂單就趨近於零,假設台灣本地晶片數量減少,是否將意味著過去台積電在台灣的規劃,將有部分「打水漂」?亦或是「產能閒置」?

這樣的結果,將會造成:首先,台積電針對台灣投資是否將會計劃延宕,也就是說,台積電未來可能在台灣會出現產能控制的狀況,產能一旦控制,台積電是否會繼續透過漲價提升毛利率,這可能會有疑慮,翁偉捷透露,輝達入股英特爾的背後意涵,就是「台積電晶片太貴了」,這是台積電未來將會面臨到的複雜考量,資本支出是否要持續增加、建廠成本能否控管,美國廠可透過定價權把毛利率穩在一定的水準,但台灣因訂單大減,毛利率一定會受影響,「難道你會無限漲價去cover掉毛利率的壓力?這個難度也是有點高。」

翁偉捷進一步表示,假設台積電在美國1650億美元的投資產能「全開滿」,供應鏈規模夠不夠完善,也是一個問題,他直言,台積電能在台灣維持「世界無敵」是因為台灣有完整的供應鏈系統,但這樣的系統目前還無法完整搬到美國,因無法完全複製到美國,對台積電來說,當地成本非常高,等到三、五年之後,屆時英特爾技術也上來,如果科技廠優先下單給英特爾,「那台積電的訂單不就少了?那如果訂單變少是否就和你原先預計回收的狀況有點落差,那你折舊費用就會增加,那成本一增加,你的毛利率呢?」這就形成一個迴圈問題。

所以,不管是資本支出的回收、未來漲價的定價權,以及供應鏈的完整性,都明顯對台積電有壓力。

另一方面,翁偉捷提到,台積電現階段在美國全面性布局,看起來是「重倉美國」,一旦在北美地區形成所謂「北美半導體一條鏈」,北美地區形成一條非常強大的半導體供應鏈,是否會造成其他區域也跟著進行區域型建置?

他指出,這樣可能將變成「從產業面升級到國際面的對抗」,也可能使得其他國家地區將限制台積電,「你台積電在美國,我的需求你忽略我,那我是不是也課你關稅」,可能將出現報復手段,也可能導致更進一步的貿易摩擦,或報復風險,比如,韓國、日本這些半導體產業是否會有反抗行為,中國這邊又會如何看待,這都需要觀察。

翁偉捷分析,目前看來,美國提出這樣的架構,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而言,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可能形成半導體互相區域對抗,再來可能形成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

而重組的過程中,不見得對台灣有利,他說,台灣過往之所以有利,是因為「全世界的單都吃」,維持政治中立的角色「不挺哪一邊」,但如今傾向美國,這個平衡被打破,台積電的政治中立條件不復存在,對整體半導體產業影響就變得很複雜,因此政策若真的落地「後面麻煩可大了」,「現在供給美國OK,可是你要出口到歐洲將會有某些限制、出口到日本又會有某些限制」翁偉捷十分憂心。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