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司法焦點

籃球K頭反擊霸凌! 校方調查重回教室模擬

▲北市國中生教室傳接籃球砸傷同學,被害人申訴霸凌,校方的霸凌小組比照檢警辦案重回教室模擬傳球路徑。(示意圖/翻攝istockphoto)

▲北市國中生教室傳接籃球砸傷同學,被害人申訴霸凌,校方的霸凌小組比照檢警辦案重回教室模擬傳球路徑。(示意圖/翻攝istockphoto)

[NOWnews今日新聞] 北市一所高中附設國中部的學生玩鬧,把教室當球場傳接籃球,卻將同班同學砸到腦震盪,被害者認為這是刻意傷害他,向學校申訴霸凌,砸傷人的學生卻說接球同學沒接好,籃球彈出去才砸到受傷同學。為釐清事發經過,校方比照警察辦案規格,重回事發教室模擬傳接球情形,霸凌小組調查委員親自上陣「被球K」,確認有可能籃球先打到第一人的手再彈到第二人的頭。

本件傷害案發生於2024年3月27日上午11點,魏姓國中生與黃姓同學在教室互丟籃球,當時有一名徐姓同學正在拿考卷,結果他的頭和脖子遭籃球砸中,在頭部留下鈍挫傷還造成腦震盪。

這件事鬧上警局,黃姓同學做筆錄時聲稱,他先用籃球丟魏姓同學,回傳時,球先打到他的手,再彈出去擊中徐姓同學,魏姓同學並非直接將籃球扔向徐姓同學的頭。

雖然受傷學生的家長認為,魏姓同學就是故意傷人、黃姓同學串供後才跟警方說純屬意外,但這和校方調查結果不符。

校方因為受傷學生申訴霸凌,成立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小組,找魏姓同學回事發教室現場模擬,並讓兩名霸凌小組委員親身體驗,一人站在黃姓同學接球位置,一人坐在徐姓同學的座位上。

模擬過程中發現,確實有可能先打到黃姓同學的手,再直接反彈擊中徐姓同學的頭,因此霸凌小組認定,魏姓同學傳球失誤的說法還算合理。

這份調查報告,在徐姓同學對魏姓同學提告求償的官司中也起了作用,法官引用霸凌小組現場模擬的結論,也判定為失手傷人並非故意,判賠醫療費、就醫交通費、精神慰撫金共13萬元。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