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歐中峰會氣氛緊繃 僅氣候合作達成共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和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ónio Costa)、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晤,親蜜地手挽著手。(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 記者詹凌瑀/綜合報導 2025-07-25 20:00
[NOWnews今日新聞] 第25屆歐盟-中國峰會24日在北京登場,正值雙方建交50週年之際,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ónio Costa)、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出席會談,並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強會晤。儘管雙方重申深化關係與捍衛多邊秩序的承諾,但在貿易失衡、俄烏戰爭與人權等議題上歧見明顯,僅就氣候變遷發表聯合聲明。
面對國際局勢動盪與中歐矛盾升溫,峰會被普遍認為難有重大突破。最後雙方只在氣候變遷議題上達成共識,呼籲全球加強減排、推動綠色科技,並支持《巴黎氣候協定》與年底即將於巴西召開的COP30氣候峰會。
「在當前國際局勢流動與混亂之際,主要經濟體應保持政策穩定、加速氣候行動,」中歐聯合聲明如此指出。習近平則強調中國願深化與歐洲的氣候合作,「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峰會氣氛明顯緊繃。馮德萊恩表示,歐中關係已達轉捩點,指出歐洲對中貿易長期處於巨大逆差,並呼籲建立更公平與互惠的經貿關係,「隨著合作加深,不平衡也愈加顯著,若要可持續發展,歐中關係必須重建平衡。」
柯斯塔則再次敦促中國善用其對俄影響力,促成烏克蘭和平,但此訴求多年來始終未獲中方正面回應。習近平則重申「求同存異」,呼籲歐洲勿片面施壓,並反批歐盟對中國企業設限,「我們希望歐方保持市場開放,避免動用限制性經濟與貿易工具,為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儘管正式會議未詳列,據了解,歐盟關切中國在歐洲的網路間諜行為、限制稀土出口政策,以及在西藏、香港與新疆的人權問題。此外,歐盟還面臨另一壓力來源,就是美國潛在對歐產品加徵關稅,導致歐洲在對中關係中更加謹慎。
「歐洲現在非常小心,不希望讓川普政府誤認為它過於親中,這讓歐中峰會更難推進,」歐洲政策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祖雷格(Fabian Zuleeg)分析指出。
原訂為期兩天的峰會臨時縮減為一日,已反映雙方對成果的預期不高。儘管強調50週年友誼與合作歷程,但會後實質進展有限,雙方各自重申立場,對於貿易、戰爭、人權與安全的分歧仍待後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