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要聞
柬埔寨「愛國」變「獨裁」?政府可剝奪國籍

▲柬埔寨國會125名議員全數贊成修憲,開放撤銷國籍空間,引發外界關注政府擴權問題。(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國際中心陳貞妤/綜合報導 2025-07-13 11:00
[NOWnews今日新聞] 柬埔寨國會於11日一致通過憲法修正案,為政府日後剝奪被指控與外國勢力勾結者的公民身份鋪平道路。儘管當局強調此舉是為了國家安全,但人權團體強烈批評,此舉恐成為官方打壓異議的新工具,進一步壓縮本已岌岌可危的政治空間。
此次修憲案由總理洪馬內與125名國會議員全數投票支持,將原本憲法中有關「柬埔寨國籍的獲得、喪失與撤銷」的條文,改為「依法決定」,也刪除了「除非經雙方同意,任何柬埔寨公民不得被褫奪國籍、流放或引渡」的保障性規定。司法部長高樂對此表示,如果你背叛國家,國家不會留你。並透露一部關於撤銷國籍的新法律已在起草,將儘快提交國會審議。
此舉引發國內外關注。國際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警告,洪森政權過去即常以「叛國罪」、「勾結外國勢力」等模糊指控,迫使異議者噤聲,或使他們面臨監禁與流亡命運。2023年,主要反對黨「救國黨」創辦人金速卡(Kem Sokha)因被控與外國勢力合謀而遭判刑27年,至今仍遭軟禁;該黨更在2017年被最高法院解散,導致執政黨「柬埔寨人民黨」(CPP)於2018年與2023年兩度大選中「一黨獨大」。
洪馬內去年7月從其父洪森手中接班後,對外宣稱要實現「新一代領導改革」,但至今未見實質改善。在野聲音遭邊緣化,媒體自由持續倒退,前獨立媒體《VOD》也於2023年遭勒令停業。如今修憲進一步為撤銷國籍鋪路,更讓外界擔憂,政府將藉此對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與批評者展開清算。
根據《柬埔寨國籍法》,取得國籍者包括出生、歸化與婚姻等方式,但對於撤銷國籍的規範原本有限,主要僅適用於詐欺或重罪等個案。憲法過去則提供最後防線,如今經修正後,「依法決定」的模糊用語恐讓政府權力無限上綱。
柬埔寨自2020年通過《反叛國法》後,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密,被批評日益靠攏威權治理模式。人權團體擔心,在缺乏制衡機制下,洪馬內政權恐藉由修法與修憲,鞏固長期執政正當性,並進一步以「愛國」之名打壓異議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