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武戰情

海鯤號首次出港海試 林憶君:仍有漫漫長路

▲「海鯤號」潛艦首次出港海試。(圖/台船提供)

▲「海鯤號」潛艦首次出港海試。(圖/台船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我國第一艘自製潛艦「海鯤號」今(17)日上午首度出海,象徵「泊港測試(HAT)」階段進入尾聲,並將進入「海上測試(HAT)」階段。對此,民眾黨立委林憶君表示,雖然距離「形成戰力」仍有漫漫長路要走,但仍期待能早日真正完成海測,以順利解凍後續艦預算。林憶君相信,不分朝野黨派,多年來對於潛艦國造都有共同的期待,身為立法委員,雖應嚴格監督但仍會給予國防部鼓勵。

林憶君表示,海鯤號開始海試的時間,雖落後預計期程近兩個月,但相比其它製造潛艦技術更成熟的國家,其實表現並不算太差。況且,海試階段的挑戰實際上並不低於港試,其中包含穩定性測試、深潛、聲納、火災、武器系統等一系列測試,表示台船仍有重重關卡需要「破關」才能順利完成第一艘國艦國造的目標。

林憶君說,此意味著,國軍距離形成戰力仍有漫漫長路要走,不能現在就「自得意滿」,畢竟後續還要交付海軍進行作戰測評,在此期間仍須不斷修正缺失,確保各項指標都有達到要求,最後還要進行長時間的作戰訓練,以確保人員熟悉潛艦操作後才能真正形成戰力。

林憶君進一步表示,即使完成海試後不代表形成戰力,但因有防務上的急迫需求,因此,去年立法院朝野各黨在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針對國防部潛艦國造的提案,全部都是要求海鯤號要「通過海測」,證明基本安全無虞,且構型可能不再大幅修改後,才可以動用或解凍後續艦的部份預算,但對於海鯤號項目為「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的其他預算則沒有任何要求。

林憶君指出,海鯤號是台灣第一次自行研製海軍裝備技術天花板的潛艦,從整體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國人對於不分朝野多年的共同期待,除了共同監督預算使用外,也應給予支持與鼓勵;就如同當年台灣自行研製IDF經國號戰機時,就曾遭當時在野的民進黨譏笑是「I Don’t Fly」,但最後也證明了它是一款優秀的戰鬥機。如今潛艦國造的海鯤號同樣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研發的重要裝備,因此,嚴格來監督和正向的鼓勵,絕對是台灣人民能給予最大的支持。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