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新制讓無現金支付普及? 商研院點一大難題

▲衛福部食藥署昨(4)日公告修法,規定餐飲從業人員「碰錢不碰食物」,最高可罰2億元。(圖/台中經發局提供)
-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2025-06-06 00:18
[NOWnews今日新聞] 衛福部食藥署昨(4)日公告修法,規定餐飲從業人員「碰錢不碰食物」,最高可罰2億元。許多人認為,此規定只要落實「無現金支付」就能一勞永逸,更可帶動台灣轉型。然而,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所所長戴凡真認為,無論是信用卡或是行動支付都難以解決,攤商長期屬於不繳稅的地下經濟,讓現金難以被完全排除。
戴凡真今(5)日受訪首先提到,站在食品安全立場來看,現金因為是很多人接觸的物品,難免會擔心成為傳染病菌來源,但如果要改善眾多攤商飲食衛生,「收現金這件事情是排名第一的嗎?」,還是有更多必須要改善的衛生問題,譬如是現金髒,還是萬年不洗的水桶髒,這個是衛福部應該去思考的地方。
無現金支付長期難落實 商研院:科技、地下經濟2大瓶頸
她延伸,衛福部到底是期望透過開罰是期望攤商不收現金,還是不要收了現金再碰食物,這是兩種不同的狀況。
如果關心的是食品最後是否衛生,那麼如果導致大家不收現金,改碰其他東西再接觸食物,難道就會安全?目前來看現金跟食安關聯還是有點曲折,應該是要聚焦在準備餐點前的手部清潔。
至於是否可能因為食藥署新規,導致無現金支付更加普及?戴凡真認為,這必須要還要回顧到,長期以來攤商對於無現金支付接受度低的背後原因,也就是科技便利性,以及地下經濟。
🟡科技便利性
台灣推動多元支付非常久,過去攤商抗拒轉型很大原因在於認為無現金支付須配備更多裝置,包括信用卡POS機、接收各類QR code的掃描器,以及網路環境夠暢通,「餐飲業的作業空間本來就不多了,那我要接那麼多東西,我瘋了嗎?」
但是現在隨著科技進步,這部分已經愈做愈好,如各類支付工具透過TWQR統一、大家網路手機是吃到飽、公共網路頻寬也夠順暢,現在這類問題已經不是攤商不願意用無現金支付的主因,「任何科技上能解決的都已經做到好了,你已經沒有藉口說你不好用。」

🟡地下經濟
而最難克服,也就是第二個原因,便是許多攤商都是不繳稅的「地下經濟」。戴凡真表示,《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明文規定,電支業者有義務提供特定條件賣方收款金流資料,配合財政部國稅局查稅,這也成為大家不願意去解決的事情。
她分析,當攤商做得愈來愈大變成店面時,一看就知道一個月銷售不只20萬元時,反而對於無現金支付採取更開放態度,但是當店家攤商,處於可能不會被查的階段時,那麼接受意願決定更低。
另外,信用卡則除了擔心被查稅,也要擔心受到清算機制影響,收取高額手續費都影響店家及消費者使用意願。

政府除非強力推動 現金難以從市場淘汰
綜觀中國、歐洲及日本等國,無現金支付愈來愈普遍,台灣是否可以借鑒其他國家,讓無現金支付轉型之路更順暢?
戴凡真認為,這終究回歸到台灣政府是否透過自身權限來強力推動,像是中國政府就是全面電子化,「國家強力要求,那麼連市場賣菜的老婆婆都要會」,但台灣政府如果很難做到這種要求,那就難以完全落實。
她總結,只要永遠有一部分攤販、商店不接受無現金支付,那麼消費者出門就還是必須要帶現金,那現金就不可能從市場消失。
她也提醒,有些國家完全推動無現金,反而造成國外旅客困擾,像是中國支付寶有開放台灣信用卡,但也會有時靈時不靈的狀況。
因此,目前最符合國際觀光客就是「國際無現金支付」,讓各國行動支付得以互通,就算是使用自己國內使用的支付工具,到國外也可以一併接受,也不用擔心被收取高額手續費,但這就必須要各國QR code得以互通才可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