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賴政府週年 學者:能源、關稅是台灣隱憂

▲總統賴清德520上任就職即將滿一年。(圖/總統府提供)
- 記者林汪靜/台北報導 2025-05-19 10:00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520上任就職即將滿一年,檢視其任內台灣經濟狀況,充滿各種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包括川普關稅戰、台股股災,尤其前5大跌點都在賴清德任內期間出現,不免讓人質疑其因應作為。學者表示,政府對於股市的影響很有限,頂多國安基金護盤。但他指出,台灣民生問題如能源政策,以及川普關稅,都是未來台灣的隱憂,賴政府如何去改善、去做相關規劃,都是亟需解決的首要任務。
回顧蔡英文政府時期,台股締造7項新紀錄,其中就包括大盤衝上2萬點大關,加權指數期間大漲13,162點並創歷史新高21,515點,漲幅162%,排在費城半導體、那斯達克、印度NIFTY之後,為全球主要指數第四。
2023年11月暌違31年指數超車港股、八年來日均成交量2,348億元且2024年日均值4,048億元均創高、上市櫃總市值突破70兆大關至74兆元等。
而賴清德去年上任以來,台股前5大跌點都在賴總統任內出現,其中以去年8月5日台股單日下跌1807.21點最為驚人,去年8月2日也出現過單日下跌1004.01點的紀錄。今年4月則遭遇川普關稅血洗,下跌幅度再加劇,4月7日加權指數創史上單日最慘跌點2065點,跌9.7%,超過1700 檔股票鎖跌停,連高股息 ETF 也罕見鎖跌停。
對此,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12日接受《Nownews》記者採訪時指出,4月股市大跌主要是受到對等關稅的影響,而台灣經濟結構以出口為主,佔比太高,近幾年台灣出口佔GDP比重大約介於60至70%,中國也不過17、18%,而去年台灣出口最大市場是中國和香港,中國佔比31.7%,顯示台灣與中國之間是供應鏈關係,出口到中國大多屬零組件,這些產品在中國組裝後,最終仍銷往美國為主的消費市場,iPhone就是最好的例子,90%組裝在中國。
吳大任說,台灣股市與中美貿易關係有極高的連動性,非常國際化,在關稅戰下,台股必然重挫,後來逐漸反彈,也是因川普宣布關稅90天的豁免期,「也不是我們政府可以有什麼影響」,他強調,股市不能怪賴政府,以政府的作為來說,最多只能以國安基金護盤,但影響相當有限。
他認為,台灣現在的最大問題是能源政策,政府希望用再生能源取代核電,但這可能造成未來台灣面臨缺電、停電的風險,這也牽涉到台電虧損的困境,也就是說,政府在能源配比的結構上有些狀況,造成台電嚴重虧損,若未來台電獲得撥補或資金挹注,「到底他是要還虧損,還是要做投資?」
吳大任直言,如果台電無法正常投資,那一、二十年以後,台灣用電問題依然存在,這倒是賴政府懸而未決的課題。
關稅也是賴清德上任至今的問題。行政院本月積極與美國就關稅議題進行磋商,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月初率領政委楊珍妮結束在華府就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與美方的首輪實體磋商,而楊珍妮近日在韓國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議,並與美貿易代表葛里爾會談,鄭麗君也提到,目前已向美國表達希望下降關稅。
吳大任認為,賴政府如何運用台廠將赴美投資的這項籌碼,去與美方談判才是關鍵,尤其半導體關稅對台灣影響最大,川普聲稱可能課徵50%至100%的關稅,如此之高的稅率對台灣廠商必定受傷慘重,政府是否能讓美國對台關稅稍微優惠一些?籌碼就在於台廠對美國的投資,甚至美國課徵的關稅太過頭,政府也可以不讓台積電到美國投資,他強調,這個籌碼要用到最好。
他表示,關稅不只影響台灣出口,也會決定台灣廠商對未來的投資,如果台灣生產關稅太高,廠商就會被迫到美國,台灣本地投資下降,將會衝擊國內經濟成長,且目前國內民間投資主要靠半導體支撐,這其中又以台積電為大宗,若投資全在美國,「那我們台灣還剩什麼?」
另一方面,吳大任提到,這些科技廠商給予員工的平均薪資很高,也拉高了台灣平均薪資水準,若未來到美國投資,那這些高薪的工作機會也將一同被帶走,連同平均薪資也受到衝擊,甚至股市基本面也會反映,猶如蝴蝶效應。
吳大任強調,既然廠商未來在美國做更大規模的投資無可避免,那能否利用美國投資的籌碼去和美國好好談判?如果談的順利,對台關稅不會過高,台廠至少還能根留台灣,政府有何籌碼能夠更好的去運用,他說,賴政府必須做一些規劃好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