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動態
這些全球企業失去核心人物 曾臨重大考驗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賈伯斯曾經和董事會爆發衝突。(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記者林奇/台北報導 2025-03-07 23:47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知名的寶寶攝影品牌新創公司雲云科技,其梁姓技術長因理念不合今(7)日下午辭職時遭曾姓負責人砍傷不治,曾姓負責人隨後自傷但被現場人資員工制止,送醫急救。
梁姓技術長離職前於社群平台發表離職原因,闡述任職期間碰到的種種困難,其中除了職場霸凌,也提及對產品的想法不同導致與負責人的衝突加劇。
而全球不乏知名企業,曾因高層人事變動、公司治理問題或領導風格衝突,導致公司營運產生重大影響。
1.蘋果
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蘋果的高層更替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波折。1985年,賈伯斯因與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在公司方向和管理風格上出現嚴重分歧,被迫離開蘋果。隨後公司在產品開發和市場競爭中遇到諸多挑戰,業績下滑。1997年,蘋果重新邀請賈伯斯回歸,他帶領公司推出了iMac、iPod、iPhone等革命性產品,使蘋果重回全球科技領導地位。
2.id Software
id Software是遊戲產業的重要開創者之一,曾開發《毀滅戰士》(Doom)、《雷神之鎚》(Quake)等經典遊戲。但核心人物約翰·羅梅洛在《雷神之鎚》推出後被迫離職,隨後成立了離子風暴公司。之後,約翰·卡馬克於2013年離開id Software,轉而擔任Oculus VR公司的技術長(CTO)。
隨後,公司在遊戲引擎開發上的領導地位開始下滑,Unreal Engine、Unity等競爭對手開始崛起,取代了id Software曾經的技術優勢。2010年,id Software因內部變動與市場競爭壓力,被ZeniMax Media(Bethesda母公司)收購,失去獨立運營的能力。2020年,ZeniMax Media又被微軟(Microsoft)以75億美元併購,使id Software成為微軟旗下的一部分。
3.武漢弘芯半導體
武漢弘芯半導體曾是一家位於中國的半導體製造商,曾計劃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晶圓廠。然而,2020年11月,時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蔣尚義宣布辭職,稱武漢弘芯是一場噩夢。隨後,該公司陷入資金困境,無法繼續運營,最終在2021年2月通知全體員工離職,宣告倒閉。
4. Twitter(現為X)
Twitter 在 Elon Musk 於 2022 年收購後,發生了大規模技術人員離職潮,包括多名 CTO、工程主管。導致Twitter面臨基礎設施不穩定、功能故障(如 API 服務中斷)以及廣告商撤資等問題。在Musk裁員與技術重組後,Twitter 一度面臨安全漏洞、錯誤激增,甚至發生「演算法錯誤導致內容審查混亂」的情況。
5. Uber
2016 年 Uber 聘請Anthony Levandowski領導自駕車部門,但他被指控盜取 Google Waymo 技術機密,Uber 最終被迫支付 2.45 億美元和解金。在他離職後,Uber 在自駕車領域失去競爭優勢,2020 年 Uber 選擇放棄該業務,將自駕部門出售給 Aurora。Uber 原本試圖透過自駕技術降低營運成本,但由於技術核心人物離職,計畫最終失敗。
6.Microsoft
Windows 8 於 2012 年發行,試圖整合 PC 與平板,但因強制 Metro介面與去除開始選單,遭到大量用戶抱怨。Sinofsky是Windows 8背後的關鍵人物,然而因內部權力鬥爭,他在Windows 8發布後幾天即辭職。
由於Sinofsky突然離開,Windows團隊陷入混亂,影響 Windows 8更新計畫,最終 Microsoft 緊急推出 Windows 8.1 修正,並在 Windows 10 重新調整方向。
7.Google
Timnit Gebru是Google AI道德研究團隊的共同負責人,研究 AI 偏見與風險問題。2020年,她因內部爭議被迫離職,引發Google AI研究團隊的大規模抗議與離職潮。